古时候也有“计程车”?揭秘记里鼓车的由来与发展

  现代,汽车有里程表记录公里数。

  其实,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汉朝,智慧的先民就发明了计算里程的计量工具。

  叫做“记里鼓车”,也称作记道车、大章车、记里车、司里车。

  汉高祖刘邦的四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歆撰写的《西京杂记》记载:

  “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名为大驾。司马车驾四,中道。辟恶车驾四,中道。记道车驾四,中道。”

  由此可见,最迟在西汉时期,记道车就出现了。

  汉代科学家张衡在记道车的基础上,利用齿轮咬合原理,研制了记里鼓车。

  《古今注》记载:“记里车,车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古时候一种小钟)。”

  这种车分上下两层,上一层设有一口钟,下一层设有一面鼓,车上有个头戴峨冠、身穿袍服的木头人,车子行走十里,木人就会击鼓一次,击鼓十次,就会敲钟一次,以此计算行走的路程。

image.png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的机械大师马钧,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记里鼓车加以改进,制造了记里鼓车、指南车,同时还改良了织布的绫机,研制龙骨水车,利用水力驱动木偶舞蹈等。

  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八月,刘裕击败秦军,缴获了记里鼓车、指南车等大量战利品,运回建康城(今属江苏南京)。

  《晋书》介绍说:“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

image.png

  此时的记里鼓车改进为每行走一里,就击鼓一次。

  宋朝时期,机械大师卢道隆对记里鼓车再次加以改进。

  天圣五年(1027年),卢道隆制造了升级版的记里鼓车。

  大观元年(1107年),吴德仁再次改版记里鼓车,“凡用大小轮八,合二百八十五齿,递相钩锁,犬牙相制,周而复始。”

  减少了击钟的齿轮,使车子行走一里,木人同时击鼓敲钟。

  新版的记里鼓车外形更加美观,工艺水平远超汉朝时期。

  《宋史》记载:“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赤质,四面画花鸟,重台匀栏镂拱。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镯。一辕,凤首,驾四马。驾士旧十八人。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增为三十人。”

  令人惋惜的是,记里鼓车之后多用于皇帝出行时的一种仪仗,原本计算里程的功能反而被逐渐弱化。

  到了元朝时期,记里鼓车的制造技术彻底失传。

  记里鼓车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先人的智慧总是令我们匪夷所思!

  后人的传承也总是令我们喟然长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