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王朝灭亡基本都是因为昏君 清朝无昏君为什么还灭亡了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代灭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清代基本没有出现过一个昏君,清代最后为什么还是灭亡了?清代到底出现了什么事情?
一个封建王朝能否延续其统治,基本上要取决于它是否还能适应发展了、变化了的时代。清代的衰落,直至走向灭亡也是这个原因,浅见如下。
一、乾隆时代的封闭
乾隆皇帝统治的时代是清代由盛向衰的转折点!在其表面辉煌的盛世之下,各种隐患与危机的萌芽正在潜滋暗长。
乾隆皇帝即位时是很年轻的,而且在清代时期西洋科技知识早己随着传教士的到来,而被部分上层统治者所熟知,乾隆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这位皇帝却非旦没有促进清代的进步,反而在某些政策上,比雍正和康熙更为退步!在他统治的期间里,用来钳制思想的文字狱更多、也更为频繁了。这种高压手段虽然有利于政权稳定,但终究是阻碍于整个社会的进步的。当那个时代的所谓精英们,都把青春与生命浪费在咀嚼四书五经的古典文化时,又怎能奢望大清王朝会开僻新气象?于是整个清代社会便只剩下死水微澜,只剩下了腐败与发臭!
此外乾隆皇帝在对外往来方面,仍然抱有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心态,不能、更不肯睁开眼睛,用公正的目光去看待这个变化了的世界——当年英国佬派马戛尔尼访清,试图与大清建立一种西洋式的公平贸易关系,并且还带来了好多洋人制造的,反应了那个时代西洋科技成果的好玩艺。
可是我们的乾隆皇帝却把这一律视同“奇技淫巧”而不屑一顾,对洋鬼子提出的公平贸易也不感兴趣——乾隆皇帝要的是“朝贡贸易”而不是公平贸易,是以天朝大国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的观念来对待这个变化了的世界的!可想而知,这种心态又怎么可能带动清代走向进步?因此清代实际上是“衰”在乾隆!
二、封建专制的惯性
封建王朝的专制惯性是很强势的,它己经渗入了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上到统治者,下到臣民百姓,几乎无一人能够摆脱其束缚!
而且由于清代是由关外呼啸南下,趁明末大乱之机而鲸吞了整个中原的!因此由少数人建立起来的对多数人统治的现实情况,迫使贵胄们既有自傲心理,同时又有自卑和不自信心理!
防备多数人的反抗或是不满,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稳固就成了其不二选择!也因此贵胄们不惜大肆釆取愚民、弱民的策略,以便加强自己的控制力,并便利于自己的统治!
因此不能让人们打开眼界,更不能让他们产生新思想,由此闭其关、锁其国,便成了其贯穿始终的主流统治手段——直到在1840年时,被英国鬼子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因此清代“败”于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惯性。
三、顽固守旧的桎梏
中国的传统封建社会己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其早期是进步的、领先的,也是早熟于西欧几百年之久的。也因此才能促使古时候中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
但是到了清代统治的中后期,这种曾经先进的制度,早已经弊病丛生、危机四伏了,它己经不能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早该得到革新或至少是改良了!
然而大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却偏偏将这套早该被历史淘汰的桎梏,给玩得炉火纯青。不得不说清代统治者们在汲取了中国历代王朝的经验教训和利弊得失后,在统治艺术上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由此也产生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而这些人可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顽固的卫道士!当这些卫道士们充斥于朝堂,并在清代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时,出于自身利益之考虑,是绝对不会赞同改良腐朽的旧制度的,更不会去尝试主动改良了!
即使是在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了之后,清代统治者仍只是坚持片面地追求局部改良,不肯触动导致清代落后的总根源——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统治秩序!并且即使是因甲午海战的失败,而败光了洋务运动带来的家底后,清代统治者的改良之路仍是一波三折,就连戊戌变法这样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改良,也因受到了顽固派的打压而失败!
最后在慈禧太后受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的骚扰后,面对着内外压力的与日俱增,局势日渐混乱、渐有失控之势的危机之下,慈禧太后才终于要改良了,注意是"要"改良,这也是老佛爷的无可奈何之举!只是老佛爷太高明了,她老人家将“预备立宪期”定得太长了!直到她老人家驾鹤西游后,都没能实现这个镜花水月般的设想!
综上所述:清代的衰落直至灭亡,是多方面因素累加的结果。既有历史惯性方面的原因,也是晚清统治者,消极被动地应对变化了的时代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