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王朝都有和亲的案例 两宋为什么不和亲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代和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北宋和南宋为什么不选择和亲?南宋既然和金国有仇?北宋当初为何不和辽国联姻?

  宋代一向被称为弱宋,这是因为宋代一直没有完成真正的大统一,北宋时期,燕云十六州和定难五洲分别处于辽国和西夏治下,北宋一直没能收复,南宋就更不用说了,且宋代两次被异族所灭,似乎对外战争一直没有辉煌过。

  可实际上,宋代自建国始就没有停止过对外征战,和辽国、西夏、金国、元代,和不同的对手鏖战两百多年,以江南半壁单抗蒙古近半个世纪的战绩足以自豪了,当然,期间还有靖康之变的可耻以及崖山海战的悲壮。

image.png

  宋代还有一个能和明代并列的骄傲,就是对外从无和亲。汉、隋、唐、清这些强大的王朝都避免不了对外和亲,弱宋却没有,南宋不和亲的原因很明显,跟金国的仇恨太深,对上蒙古后直接又开打,打着打着就成了你死我活。

  而北宋时,周边围绕着吐蕃、大理、西夏和辽国,吐蕃、大理实力太弱,大概是看不上,西夏李家在北宋官方属于叛逆,肯定也不符合和亲,可北宋跟辽国作了一百多年的友好邻邦,还是兄弟相称,为何两国就没有来过一次加深双边关系的友好和亲?

  北宋曾有过三次和亲提议,但均被否决

  其实,关于北宋和辽国之间和亲的提议也出现过,分别出现在宋太宗和宋仁宗执政时期,第一次是在宋太宗雍熙三年,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三》中的记载,当时宋代判断辽国会大举入侵,宋太宗召群臣商量办法,宰相李昉领衔提出过和亲之策:

  昔汉高祖以三十万之众困于平城,卒用奉春之言以定和亲之策。文帝外示羁縻,内深抑损,于是边城宴闭,黎庶息肩,所伤匪多,其利甚博。倘陛下深念比屋之罄悬,稍减千金之日费,密谕边将,微露事机,彼亦素蓄此心,固乃乐闻其事,不烦兵力,可弭边尘也。

  但这个提议被否决了,宋太宗积极组织防御,杨家将中的杨业就是在这一年的防御战中战死。史书上没有写宋太宗为什么否决这个提议,但想来,宋太宗也是要脸的,有“斧声烛影”的悬疑,他不能对辽妥协,不能让其他人认为他比宋太祖差。

image.png

  北宋第二次有和亲提议是在宋太宗端拱二年,同样是宋太宗召群臣商量抵御辽国的办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四》中记载,时任户部郎中的张洎给宋太宗讲了一大堆道理,比如山川险阻为辽国所有,宋军兵备不修,打起来费力费事,然后建议和亲:

  今兵连祸结,当以权济用,请陛下且稍抑至尊,举通和之策,彼若归仁悔过,奉大国之欢盟,结好息民,以宁宇县,固邦家之望也。脱若敌人无厌,贪残是务,屈大邦之命而不从,曲实在彼,我又何咎!臣知天下闺闱妇女亦当为陛下荷戈执戟,效死于战场矣,况六军之人哉!

  张洎的意思就是用和亲消除兵灾,辽国答应最好,双方和谐共处,如果辽国不答应和亲,那么就会失去大义,当正义归我时,到时候连妇女都会愿意为宋太宗去杀敌拼命。这个提议同样被否决,史载“众议纷纭,咸非得策“,可见,反对声还是比较大。

  第三次有和亲提议是在宋仁宗庆历二年,当年因为宋军跟西夏交战,辽国以西夏已经向辽国称臣为由,认为北宋攻西夏应该跟辽国打招呼:“兼李元昊,于北朝久已称籓,设罪合加诛,亦宜垂报“,出面插手北宋和西夏的战事。

image.png

  实际上辽国巴不得北宋跟西夏打得你死我活才好,这么说是一种外交勒索,希望北宋能割让关南十县给辽国,然后辽国就默许北宋和西夏随便打。根据当时的名臣王畦、苏辙等人写的笔记中记载,似乎辽国提出过和亲,北宋也有意认可,但被派去和谈的富弼否决,《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四》中记载:

  廷议不许割地,而许以信安僖简王允宁女与辽之皇子梁王洪基结婚,或增岁赂;独弼为结婚为不可。

  梁王洪基就是耶律洪基,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萧峰的结义兄长,是当时的辽兴宗耶律宗真长子,因辽兴宗立了个皇太弟耶律重元,所以他没有被称为太子,但继位的可能性最大,北宋拿出一个宗室之女去和亲,似乎是奔着当皇后去的,但这只是想得很美。

  北宋要保持尊严,辽国的国策也不符合跟强国联姻

  北宋的这个提议,别说富弼会否决,辽国也不会干。从宋代的角度来讲,毕竟有辱大国威严,北宋的士大夫们还是很在意这个名义的,富弼后来跟辽国据理力争,只花了很少的钱就摆平了这次的外交事件。对于辽国来讲,是因为他们的国策不允许,这也是北宋和辽国称兄道弟一百多年,却没有联姻的主因。

  辽国是从部落制联盟发展起来的,其中,关系最紧密的两个部落就是耶律一族和箫氏一族,两族共同维持着契丹主导的辽国权势。根据联盟需要和契丹习俗,辽国历任皇帝的皇后都必须是箫氏一族的女子,其余任何族群的女子都不行。

image.png

  自契丹崛起,辽国就坚持这个原则,耶律一族和箫氏一族即使在权力争斗上,也有过互相杀戮,但耶律姓皇帝娶箫姓皇后这个原则始终没有打破过,直至亡国都没有。两族联手,一起压制辽国境内的其余弱小的部族,这才有辽国的两百多年基业。

  如果辽国跟小国联姻,比如西夏、吐蕃等,还可以不打破这个规则,辽国皇帝把小国公主纳进来,也可以为妾,作为普通妃子存在。但如果跟北宋联姻就不同,两国是平起平坐的当世两大国,北宋的公主嫁过来,位置往哪摆?

  北宋的公主嫁到辽国,背后有一整个北宋的支持,难道能做妾?皇帝和士大夫们都不会干,北宋不会放过为自家公主争取待遇的机会,万一公主生了儿子,简直就给了不战而消除辽国威胁的机会,北宋会不遗余力地往这个方向努力。

  北宋直接借辽国外孙的手插手辽国内政都是常规操作,挑拨辽国皇族和后族的关系也是应有之意,娶一个北宋公主回家,辽国绝对会大乱,抛开北宋可能进行的政治操作不谈,辽国的后族箫氏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可是和辽国皇族平起平坐的权力集团,他们能同意?

  反之,辽国公主嫁到北宋,也会有同样的问题。所以,不管宋代愿不愿意,辽国皇族是否有心,北宋和辽国都不可能联姻,地位差不多时,宋代公主或辽国公主都不方便嫁到对方那去,那不是联姻,那是给对方添乱,两国高层对此心知肚明。

image.png

  因此,历史上的北宋和辽国虽然有过几次和亲的提议,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结义兄弟相称即可,加深血脉上的联系就算了,双方都不放心对方,即使辽国被金国打得快灭亡时,都没有提过以和亲的方式拉拢北宋,宁亡国不毁立国根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