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土地那么多 古人为什么帮地主打工都不去开荒种地
你真的了解古时候种地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我们都知道,在古时候一直都有着“地主剥削农民”的现象,这跟如今资本家剥削打工人有着一样的味道,那么说来为什么,古时候的贫农为什么就不想着能够自己开荒种地,而是想着去地主当一个佃农呢?
这其实跟上面的例子相仿,为什么当老板比当打工人收益要高太多了,那为什么打工人们还偏偏宁愿被资本剥削呢?这其中的问题便是变得很有意思了。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大致分为2种土地持有形态,一般是属于农民所有制以及地主所有制,如果看过小说《活着》,其主人公福贵的家族没落前就是一地主家庭,家里金山银山多到根本用不完。
直到土地改革之后,这一情况才得到改变,人人都要分到了或多或少一片土地,只要努力的话,基本上就饿不死人。
但这一切在古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当时在古时候的时候,古时候的良田本就算不上很多,因为好的田地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好的田地会变得坏的田地,那些没有田地的人,便是只能眼巴巴看着地主家的田地。
在这求生的本能之下,贫农们只好去地主家打工,然后再给地主交一份租金,当然这也是一项运气成分很大的活,遇到一个心地善良的地主还好,反过来心地贪婪的地主,便是会让农民面临无休止的剥削。
但在这种情况之下,不论是农民还是地主家,都有可能面临恶性循环的时候。
首先地主的家,都说“富不过三代”,若是地主家碰上败家子后代,败光了家产不说,拆东墙补西墙般的还把土地贱卖,这样农民就会没有土地耕作。
还有就是,土地在农民手上耕作,如果土地不及时养护,一样会有着土地收成受限的可能,这样农民的钱白花了,收成还没达到自己的效果。如此一来,被称作是恶性循环,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农民就不能自己去开垦一块土地来农作呢?这样成本减少了,还不用看地主的脸色,但事实,真有这么简单吗?并不是。
因为在古时候开垦一块良田,比租一块良田,要难太多太多了,当然这是一句废话,如果将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算在其中,这依旧是一个不划算的付出。
首先,找到一块荒地,想要想方设法将地上的荒草消灭,这期间要想尽最大程度抑制荒草的生长,大概要用上一到两个月左右。但接下来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灌溉。
可以试想一下,即便是在现代,将水源引到荒田里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更别说是根本没有科技的古时候了。
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换算,十块荒田之中,能够解决除草问题以及成功引入水源,大概只有2块左右。
但引入灌溉就算问题都解决了吗?还并没有。
但就在这个时候,地主便是会找上门来了,他们会想方设法说这土地是属于自己的,因此农民在这种事情上也只能吃哑巴亏,要么就是花钱将土地买下来,要么就是用租借的方式。
因此,绝大部分农民选的都是后者。
可见,在封建社会之中,农民跟地主之间,还真就是一对水火不容的存在,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提到地主,农民们往往都是咬牙切齿的存在了。
【总结】
没有人会不承认,我们很幸运活在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年代,每个人都得靠着自己的双手丰衣足食,同时这也很大程度催动了人们的辛勤的工作,如此才能提高一个国家国力的上限。
既提升了国力,也加深了人的追求。
但此时此刻,我们还是要感谢农民的存在,没有农民,我们吃的米饭,以及穿的衣服,都会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