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守城士兵用完箭怎么办 古人又是怎么处理的
对古时候一支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时候的中国,是冷兵器时代,弓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在打仗、攻打城门、守城门时,弓箭是战场重要的武器之一。
起初的箭,做起来非常简单,就是找一根木棍或竹竿,砍到一定长度,再把一端削尖,箭就做好了。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弓箭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级,以求达到刺穿盔甲的效果,但这种箭的造价就特别贵了,一支少说也要也要几十文,来个20支箭都够买一头羊了,所以电视剧里动不动就“万箭齐发”的场景,其实是不合常理的。那么问题来了,在正儿八经的古时候战争中,守城士兵的箭要是射完了,又该怎么办呢?
第一个办法就是:借。《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说的是当年周瑜想给曹军致命一击,结果几天内根本造不出那么多箭,于是逼着诸葛亮在10天内想办法造出10万支箭,不然就杀了诸葛亮。幸亏他诸葛亮聪明,想出了“草船借箭”这个招数,直接在曹操那里“借”了10万支箭,开开心心地回营了。
不过这里笔者要告诉大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其实是虚构的,历史上真正做到“借箭”的人,其实是一位不太出名的唐朝将领,他叫做张巡。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快速攻陷东都洛阳并称帝,一时之间人人自危,唐朝很多州县的太守、县令直接投降,其中便包括谯郡(今安徽亳县)的太守杨万石,当时在谯郡任职的张巡气得火冒三丈,决定起兵对抗安禄山的燕军,趁着雍丘县令令狐潮投降的功夫,张巡方偷偷潜入雍丘,令狐潮弃城逃跑。
顺利逃跑以后,咽不下这口气的令狐潮带着15000名燕军准备夺回雍丘,而此时雍丘城内的唐军不到3000人,张巡方恐怕凶多吉少,但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式,张巡却从容不迫,生生抵抗住了对方2个多月的攻击,令狐潮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然而与此同时,雍丘城内的各种物资也即将告罄,特别是箭矢,眼看着已经见底,若是想不出应对措施,敌方恐怕明日就能攻破雍丘城,张巡非常着急。就在此时,张巡无意中看到一位士兵正躺在稻草里休息,他突然有了主意。
当天张巡便让大家开始扎稻草人,并且给它们穿上黑衣,等到夜幕降临,士兵们便把稻草人绑好,从城墙上慢慢往下放,燕军很快便发现了这个情况,但由于距离太远、夜色太浓,他们根本没看出来那是稻草人,立马报知令狐潮,令狐潮一声令下,全体燕军对着城墙就是一顿乱射,一直打到天色发白。
此时,燕军才发现自己打了一晚上的“敌人”竟然都是稻草人!令狐潮差点没给气晕过去,张巡喜滋滋地回收了这些箭,一数,足足10万支,完美解决了箭矢短缺的问题。11月,张巡终于等到了机会,领兵突袭令狐潮,燕军大败,仓皇逃走。这便是目前公认的“草船借箭”原型。
第二个办法非常朴素,那就是捡。对古时候战役有了解的朋友会知道,通常打完仗以后,活着的士兵们都会去清理战场,主要目的就是回收宝贵的物资,毕竟一支箭成本那么高,当然要捡回来,古人确实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