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是怎么对待贪官污吏的?真相是什么
古时候是怎么对待贪官污吏的,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古时候中央和政府关于反贪污就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各朝各代都有出具法律和政策来惩治和预防贪污腐败的官吏。为了不使得国家被这些贪污腐败官吏一步步带到崩溃,政府对于他们的惩治也是相当严重的。
古时候对于贪污腐败主要是用了三种方法,第一种就是从小的教化,把廉洁作为基本准则来净化人的心灵。第二种就是严厉的惩罚措施,通过酷刑和严罚使得官员不敢贪。第三种就是检查措施,目的是使官员没有空子可以钻。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看一下古时候究竟是如何对付贪官污吏的。
一、思想教化
古时候人们对于贪官污吏是非常憎恶的,所以“贪污”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恶行,是有违道德,而且不是君子的作为,所以古人一直以来的教育都是清廉。人们之所以如此的憎恶贪官,原因就是贪官一直以来都是剥削人民的,贪官贪得的钱财都是从人民身上刮下来的。其次贪官污吏之于国家犹如白蚁之于千里堤坝,会一点一点的侵蚀国家最后祸国殃民将国家毁掉。
为了避免贪官污吏横行,“贤”、“廉”、“仁”、“道”等思想就作为国家主流的教育思想而推广开来,其中最符合这些的儒家思想拔得头筹。《尚书》中就提出:“任官惟贤才,官不必备,惟其人。”孔子也提出过拒绝腐败,倡导廉洁等思想主张的语句。
在古时候的圣贤之中总是把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放在第一步,古时候一些廉洁的官员比如包拯等的故事也一直被广为流传。统治者大力推广和赞扬这种思想,小孩子的书本里有关礼节的也有这些思想。所有的这些构成了古时候对付贪官污吏的第一道战线——思想教化。
不单单在家庭、学校、社会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对人从小都进行着思想教化。即使在长大以后初入官场的时候,你的长官、伯乐以及类似于官员守则之类的东西上面也遍布着“拒绝贪污、提倡清廉”的思想教化。甚至是有些人刚开始出现苗头以及犯了一些小错误都以思想教育为主。思想教化就是古人对待贪官污吏最普及的手段。
二、严惩措施
虽然思想教育深入人心,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在不断的被旁敲侧听,但是在利益面前这一切又没有那么完美的效用,还是有很多人会抵抗不住诱惑开始贪污。那么就需要一些强制的措施来进行惩戒和制止,为的是得到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早在夏朝的时候,法律里面就有对于贪污的处罚,那个时候有“昏”、“贼”、“墨”三种罪行的都要处以死刑。而“墨”就是指的官员的贪污,这是中国古时候对于官员贪污最早的历法记录,也是惩罚也是相当的严重。
《左传》讲:“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不为忌为贼。夏书曰:‘昏、墨、贼、杀’,臬陶之刑也。”
汉朝的时候历法规定,如果有官吏贪污的话,那么就会禁止其子孙做官,也就是说自己一旦没有控制住贪污了的话,那么可能就会断送自己子孙后代的为官的道路,毁了自己家族的后路。汉代历法将官员贪污受贿的行为大致分为了四种,分别为受财枉法、监守自盗、挪用公款公物、卖官鬻爵等。汉法律对于贪污受贿的处罚严重,包括免官、囚徒、弃市等等。而对于子孙后代的影响可以长达三代之久,这里的弃市就是处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