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史官专门负责记录某一人的言行 他们是怎么知道别人密谋的聊天详细的
对古时候史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记言是史书撰写的一个重要内容,记录某一人的言行,给后人提供用来评价的资料。但我们看书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疑问,史官是如何知道聊天的详细细节的?比如说史官已经提前说明两人密谋,但还是将对话写了下来!这就令人很疑惑了,既然是密谋了史官又怎么知道的呢?
其实这就要涉及到史书资料记载的几种方式。这些方式结合起来,已经足够史官自由发挥的了,将当时的详细情形还原出来。
比如说从商朝开始,就会有专门的人记载统治者的言行或重大行动。这些人会随侍左右,将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甚至骂人的话也不放过,这就给后人修史提供了方便。历朝历代都有《起居注》性质的文献传世,并且设置起居郎、起居舍人等官职来编写。
有人评价道中国古时候史就是帝王将相史。在唐朝以后,先皇驾崩后,丞相都会组织官员编写实录,结合起居注等材料,成为编年体史书。比如我们熟知的《明神宗实录》。其实这些时间相去不远,很多当事者还活着,编写的时候问一下就可以获得答案。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咨询历史人物的后人。比如太史令写鸿门宴的时候,自己不可能在现场,那是怎么记载的呢?他咨询了樊哙的后人,所以才将樊哙喝酒、吃肉的场景描写的惟妙惟肖。很多大人物都喜欢在后辈面前讲诉自己的光辉历史,这些资料也会被采集下来。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后人记录。虽然当事者本身没有意识留下著作,不过学生、后代等将他们的言行记录了下来。《论语》就是这种情况。另外岳飞的很多言行,也都是根据子孙后代的作品而采集的。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需要写作者自己的脑补了,比如战争前夕,战前对话或者叫阵等等,不可能有史官在旁边记载。这个时候,史官就会根据传说、背景以及氛围和主角的性格等等自己补充,主要还是凸出人物形象为准。这个就考验书写者的想象力了。所以一个好的史官,同样是一名好的小说家,有强大的故事构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