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社会中什么人属于下九流 关于下九流的说法有什么
还不知道:下九流都是什么人的网友们,
南宋遗民谢枋得曾记载,元朝社会把人分成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来,清朝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改了一下,变成这样: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授课的儒师)
这两个说法,都是把“儒”放在第九位,只不过一个放在“娼”的后面,一个放在“民”的后面,这也是“臭老九”这个词的来历。
元朝对人进行等级划分,一直被后世大肆批驳。不过,这种划分,不过是因为把“儒”放在第九位罢了。其他朝代,都把“儒”放在很高的地位。但是,虽然放在很高的地位,却并不表明其它朝代的人没有等级。实际上,等级划分,比元朝还细,有“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这样的分层,所体现出的人与人的差别,同样的巨大。
那么,在古时候社会中,哪些人属于下九流呢?
关于下九流的说法有很多种。
第一种说法:一戏子、二推、三王八、四龟、五剃头、六擦背、七娼、八盗、九吹灰。
第二种说法:一巫、二娼、三大神、四梆、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街、九卖糖。
第三种说法:一师爷、二衙差、三升秤、四媒婆、五走卒、六时妖、七盗、八窃、九娼。
当然了,还有其它一些说法。不过,所有这些说法,总结起来,被归入下九流的人,都有以下一些特征。
(孟子)
一、劳力者。
古时候社会一直比较轻视“劳力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是孟子曾提出的著名论断。在这个论断里,直接把劳动人民放在下等的地位,而把统治者放在上等的地位。自然,所有的劳动人民,就成了“下九流”。
上面提到的“下九流”分类中,比如剃头、擦背、吹手、衙役、梆、卖糖、升秤等等,无一例外不是劳动人民。
二、欺骗者。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下九流”中的人物,我们会发现,列入“下九流”的人中,有很多属于“欺骗者”。
比如“盗”“窃”这样的人,属于不劳而获,用暴力或者欺骗手段,窃取其他人的劳动成果。
比如“巫”“大神”这种职业,则是利用“鬼神”来说事。古人虽然相信鬼神,但是,究竟“巫”“大神”的话,是真正传达鬼神的意思,还是他自己假借鬼神之口说话,其实谁也不知道。如果他是假借鬼神之口说话,那么,他明显就是欺骗者。所以,古时候对“巫”这种人是很警惕的。古时候也发生过多次禁巫的事情,对于用“巫蛊之术”害人的,更是会严厉打击。
再比如叫街(也就是乞丐)、师爷、媒婆、龟、娼等等,这一些职业,虽然也付出了一定的劳动,但是他们的劳动只能算是使了“巧力”。也就是说,不是通过诚实劳动得来的,因此也算是一种“欺骗”。
(张仪剧照)
三、道德低下者。
古时候非常重视道德,常常把道德排在第一位。
比如师爷、媒婆这些。古时候对依靠“说话”来做事情的这些人,都有一种偏见。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就是依靠“说话”来做事情的,而他们实际上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坏影响。比如张仪欺骗楚怀王,欺骗赵国等等,显示出其道德的低下。而师爷、媒婆这一类,也有可能出现夸大、不实的言论,社会因此把他们判入道德低下者行列。
再比如龟、娼、盗、窃这一类,他们所做的事情,确实也是道德低下的工作,无可争议。不过,整个古时候社会一方面允许龟、娼这一类人存在,并不取缔他们。另一方面,又从道德上对他们做一个低下的判断,这也算是古时候皇权社会的一种怪胎吧。
更值得玩味的,是《左传》中的一句话:“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劳力”的劳动人民,直接就被判为小人,判为道德低下者。“劳心”的统治者,直接被判为“君子”,判为道德高尚的人。统治者的这种霸道,已经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参考资料:《左传》《孟子》《陔余丛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