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穷人为什么不能荒野开垦?
古时候穷人为什么不能荒野开垦?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高玉宝经典作品《半夜鸡叫》里,地主“周扒皮”为让长工们多干活,就半夜三更学鸡叫让长工们披星戴月为他劳作。因为以前没有钟表等计时工具,长工们从鸡叫起床到日落收工,没日没夜地为地主劳动,非常辛劳,后来长工们忍无可忍了,就用计策狠狠地教训了“周扒皮”一顿。
孩提时代的我看到故事结尾这么酸爽,甭提多高兴了,深为长工们的机智而点赞。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长工们不自己开辟出一些荒地来自给自足,反倒要给地主打工,遭受地主剥削呢?
《半夜鸡叫》虽是著名作家高玉宝杜撰出来的艺术作品,但艺术终究来源于现实生活。古时候穷人即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难以为继,也始终还是没有土地所有权的,不能自由拥有土地,因此西周就有了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言。
那么,古时候穷人为什么不自己去荒郊野外开垦一块荒地自给自足,而要给地主打工呢?现钰姐分析几点如下,以抛砖引玉,敬请指正。
一:开垦荒地需得到官府批准
但我们也发现,古时候垦荒行为大多是官府组织的,而老百姓要开荒是有约束条件的,如果老百姓要垦荒,必须得到官府的批准,如果私自垦荒,罔顾法规,那就是违法,是要受到严惩的。
曾有一部热播剧叫《老农民》,由于三年天灾,村里人饿得吃光了树皮草根,甚至喝凉水充饥,为了活下去,村长牛大胆就私自带领大伙垦荒,最后被发现受到了处分,但上级很体谅农民的难处,破例认可了他们的开荒行为。
在古时候,有荒地并不意味着可以开垦。
二:可开垦的荒地并不多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源于农耕文明,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统治者们都深知农业与粮食的重要性,因此各朝各代都很注重并鼓励垦荒,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
我有次回老家,就看到桌上放了一个《退耕还林》的红色小本本,母亲告诉我,这个退耕还林每月还有一些补贴呢,直接打款到农民存折里。看来耕地减少了,国家会补偿农民的。
三:开垦荒地需要很大成本
我国虽然农耕文明达数千年之久,但古人的农耕工具还是很单一的,古时候生产力低下,农具简陋,根本没有现在高科技的挖掘机、割稻机、打麦机、榨油机等的农耕工具。
还有,一个家庭里劳动力不足、短缺,古时候的穷人想要开垦出一片荒地来,简直比登天都还要难。虽说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但那仅仅是一种激励,现实里是远远行不通的。
开垦荒地,一要有先进的工具;二需有充足的劳动力,一个穷人家庭不具备;三耗时较长,按古时条件算至少1年,第二年才会有收成,而这1年家人就要挨饿。
因此,怎么算下来,垦荒这一大工程对于穷人家庭难度很大,是不可取的。因而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垦荒大多是官府行为,因为国家在人力、物力及财力方面都不存在问题。
所以,在古时候,开垦荒地成本非常大,一个穷人家庭是远远承担不起的,即便有那个心思,也只能望荒地兴叹了。
四:穷人开垦出荒地也所得无几
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在《捕蛇者说》里提过“苛政猛于虎”,这里的苛政当然也包括赋税,虽然是文学作品,却也真实反映了古时人们赋税的严重。
鲁迅小时候的好伙伴“闰土”,在经历各种苛捐杂税之后,由一个聪明灵动、机警勇敢的少年,逐渐变成了一个麻木寡言的中年木偶人,令人五味杂陈、无比心酸。
的确,在古时候,耕地农民是要交赋税的。租种地主的土地,或交得更多,遇上风调雨顺、庄稼收成好,穷人的日子还好过点;但如遇上天灾人祸等,赋税很难被减免。
好些穷人因交不上赋税,自己又没粮食吃,就只有等着被饿死了。虽然古时候也采取过减免赋税的举措,但仍然是杯水车薪。
如果穷人开垦的荒地越多,那所交的赋税也越多。
而且穷人冒险辛苦开垦出来的土地,产量还是未知数,如果种出来的粮食没多少,赋税却沉重如山,这种得不偿失、费力不讨好的事,谁又愿意去做呢?
五:土地所有权归属问题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西周时期周王朝规定的。夏商时期,土地是以氏族为单位的公有制,劳作以集体方式进行。但在武王克商后,就采用了井田制,土地归国有。
也就是说,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于周王所有,但他可以将全国土地赐给贵族和功臣,这种土地制就是井田制,井田包括公田与私田,私田自然是贵族所有,穷人是没有土地的。
到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私有,秦汉时期开始纳税,农民承担严重赋税,直至明朝实行“一条鞭法”,多税合一,农民负担减轻,清朝也延续下来。
土地所有权,确实是一个大话题,要写就很啰嗦了,钰姐在这里点下即可。
因此,在封建社会,国家对土地拥有最高的所有权,即便有荒地,那也是集体的,农民私自垦荒是违法之举,受到严重处罚。
后来,伟人带领我们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这才翻身做了主人,才有了土地,有了土地所有权。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一定要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打出粮食,多为祖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