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免死金牌起源于什么时候?真的可以免死吗?

  一、汉代起源

  免死金牌属于民间称呼,官方称其为“丹书铁券”,或者“丹书铁契”,是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

  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笼络手底下那帮帮他打江山的布衣将相,首次发明了丹书铁券。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于是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

  此时的丹书铁券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出“免死”功效,但其所承诺的子孙后代可世享荣华富贵却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短短五年后,韩信谋反被诛,彭越,英布等人也先后被诛,就连萧何也差点成了刀下之鬼。此时的丹书铁券对于免死来说功效甚微。

  据太史公司马迁统计,汉初有百余人获得丹书铁券,然而得以保全的只有五人而已。

  二、唐代免死

  到了唐朝,丹书铁券明确有了免死的功能,有的甚至能免死九到十次。

  《辍耕录》记载,“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然而拥有两次免死特权的开国功臣刘文静,却因为诬告谋反被李渊直接处斩,而且从头到尾也没人提及丹书铁券。

  要知道,在建唐的过程中,刘文静的功劳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而我们最熟悉的丹书铁券,莫过于《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家的丹书铁券。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黄袍加身的赵匡胤,为了安抚民心,不得不厚待柴氏子孙。故而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然而北宋后期纲纪不振,朝中奸臣当道,对于太祖所赐丹书铁券更是置若罔闻。

  三、明完善

  到了明朝,丹书铁券有了更完善的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丹书铁券”。

  明朝的丹书铁券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然而十年后,朱元璋便开始大开杀戒。

  前有胡惟庸案,十年间诛杀开国功臣及其家眷三万多人;后有蓝玉案,诛杀名将后人一万五千多人。就连早已告老还乡的功臣李善长,也未能避免被满门抄斩的悲惨下场。

  至此,开国功臣被诛杀殆尽,丹书铁券在朱元璋这里保命的功效几乎为零。

  所以看似至高荣耀的丹书铁券,却是一把双刃剑,而其所存在最大漏洞,正是最终解释权归皇帝所有。

  能获得此殊荣的都是有大功于社稷之臣,而功高难免震主。所以与其说它是免死金牌,倒不如说它是催命符更为妥当。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