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指纹识别技术 古人为什么还要按手印画押

  古时候为什么要按手印画押,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得非常迅速,“指纹识别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应用中,也已经是数见不鲜,不过由于很多影视剧的影响,可能人们更多认为根据指纹来鉴定身份,最早是在西方出现,但其实并非如此。

  西方人最早应用指纹鉴定是在1892年,而中国人使用指纹鉴定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比西方人要领先近两千年。根据《云梦竹简》中的记载,中国的古人早在战国时期,对于“通过指纹识其他人的身份”就已经有了极为系统的理论以及方法,并且因此发展出了按手印画押的风俗。

  唐朝的时候,人们已经根据手纹的形状、花纹的密集程度以及纹路本身的长短,来分辨手纹的差异,由此而判定人们身份的异同,虽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指纹识别技术,但基本上也能够做到并不出错,所以在唐朝的时候,按手印画押就已经已应用于正规的文书契约。

  等到宋朝的时候,这个手印更是已经成为了刑事诉讼案件过程中的重要物证,被誉为“世界法医学鼻祖”的宋朝法医学家宋慈,在其著作中就有多次提到通过指纹而判定犯罪嫌疑人身份的例子。而在元朝著名诗人姚燧所著的《牧庵集》中,更是详细介绍了一起清官潘泽通过指纹识别,而鉴定出一起冤案的故事。

  潘泽当时是提刑按察使,专门管理地方上的法律刑事案件,他在查阅本地案卷时,发现了积压很久,好几位前任官员都无从解决的棘手案件,那就是有一个富商大户状告一户贫苦家庭,并且拿出了一张“卖身契”,上面赫然有着贫苦家庭中十七人的全部手印。

  贫苦家庭所有人都咬定并无此事,但是由于有卖身契为证,却也是有苦难言,负责审查此案的官员也是左右为难,所以此案就被积压了下来。潘泽在经过仔细辨认“卖身契”以后,发现这个上面的所有指纹都显得很大,而那一个贫苦人家中却有着一个仅仅十三岁的少年,于是判定“卖身契”为伪造。

  并且当庭传唤多位少年到公堂上按手印对比,发现手印确实是要少上很多,于是那一个豪商大户也只能够心服口服地认罪,而此事传出以后,潘泽也被众多老百姓们称为“明辨善断潘青天”,可见在当时,指纹能够辨认出不同的人们就已经是普遍的共识。

  当然,之所以按手印画押会成为一个风俗,并不单单是由于古时候的中国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可以辨认出身份,让人不得不服的一个原因更多是由于古时候识字率普遍不高,所以很多人都无法写出自己的名字。尤其是在元朝以后,很多经常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签字画押的蒙古人与色目人都无法“执笔”,于是按手印画押就更加盛行起来了。

  事实上哪怕是清朝灭亡以后,按手印画押这种方式依然盛行了一段时间,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生活水平迅速上涨,知识文化水平也普遍得到提高,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够随手写出自己的名字,按手印画押才渐渐没有那么普遍被使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