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银行,人们都是如何存钱的呢?
古人讲究“财不外露”,可那时候又没有银行能存钱,古人都把钱藏在哪里呢?
普通人家没有多少钱,就把少量的铜钱穿成串挂在房梁上,随用随取。古时候小偷也被称为梁上君子,为啥小偷爱上房梁呢?因为房梁上有钱!
古时候还有类似存钱罐的小型储钱物件,叫作“扑满”。扑满一般为陶制或瓷制,形状像一把没有嘴儿和把手的茶壶,也有动物造型的,跟今天的储钱罐很像。扑满上方有一条短而窄的小孔,用于投币。有的扑满腹部还有一个凸起的环,用于拴绳子以便悬挂在房梁上。之所以叫扑满,意为“满则扑之”,即“装满了就敲碎取用”。扑满在秦朝就已出现,在汉唐时流行。今天的中国台湾地区依然将储钱罐称为扑满,歌曲《孤独北半球》里就唱道:“记得把想念存进扑满。”
对于富裕家庭,家财万贯,扑满显然是装不下的。于是,古人就发明了扑满的plus版——储钱坛子。把钱财装进坛子,封好口,埋在自家院子或附近的隐秘处,等今后需要用大数目钱财时,再挖出坛子支取钱财。扑满相当于“零存整取”,储钱坛子则相当于“定期存款”。
古人埋坛子的时候还会在上面做一番伪装,最搞笑的方法就是在上面立块牌子,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还有一种“多层掩埋法”——将装有大量钱财的坛子深埋,再将装有少量钱财的坛子埋在其上方浅层。这样一来,盗贼即便挖掘,往往也只能发现浅层的银子。民国时期的上海名医陈存仁家中分家析产,通过记载得知家里藏了20坛银子,但最初只挖出了8坛。剩下的12坛哪儿去了?家人又扩大挖掘面积,将房前屋后挖了个底朝天,也没能挖到。后来有经验的长辈提醒,在挖出8坛的地方继续往下深挖,最后果真又挖出了埋在深层的12坛银子。看来古人挖储藏的银子,真的要掘地三尺啊!
对于土豪家庭,坛子也会不够用,所以又有了坛子的plus版——钱窖。他们选择自家宅院里最安全的地方挖钱窖,窖口狭小隐蔽,内部空间与地窖类似,可存放上吨的钱财。2010年在陕西华县就发现了一个宋代遗留的钱窖,出土了数吨铜钱。钱窖里的钱财怎么还会被遗忘呢?其实历史上这种事并不少见,多是因为政治动荡或家族变故。例如有的大户人家被抄家了,就掩埋了钱窖,想等他日再回来取,但再也没了机会。又比如战乱突袭,举家被迫搬迁,来不及带走的钱财被遗落在钱窖里。陕西发现的这个宋代钱窖,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当年金军南下,主人慌忙南逃,因而最终被历史的沧桑呼啸掩埋。
古时候也经常发生在老宅里挖出前人储藏钱财的事例,特别是在那些历史悠久的古城。古时候没有“挖出文物上交国家 ”的规定,在自家宅院里挖出来的财物都归个人所有。宋代的洛阳就经常发生因为在宅院里挖出前代遗留的财物而暴富的事,以至于当时洛阳人买房子还要额外交一笔“掘屋钱”,给卖房人作为可能挖出钱财的经济补偿。文献记载:“地内多宿藏,凡置第宅,未经掘者例出掘钱。”
除了深埋,古人还有很多奇葩的藏钱地方,比如说墙壁的夹层里。《汉书》记载,秦朝焚书坑儒时,孔子的后裔将古籍藏到孔子故居墙壁夹层中才得以保存。后来有钱人就用这个办法来藏钱,一直沿用到晚清民国时期。我还听说过一种清朝时晋商的奇葩存钱方式,就是将银子熔化后灌进地板,这样肯定丢不了。
近年,经常有老屋拆迁墙壁发现钱财的新闻。2014年,广东雷州一农村祖屋被台风吹倒,清理断壁残垣时在墙壁夹层里意外发现了29枚清末明初时期的银元,价值数百万。2016年,山东一座老屋拆迁,墙壁夹层发现大量铜钱,价值高达千万。如果你的家中有老宅祖屋,不妨拆开墙壁看看,没准儿你就会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