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冰箱 古人又是如何储藏食物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时候冰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引言

  三伏天,天气炎热,早上做的美食,中午不吃基本上就变味了,真是浪费。不过还好现代有冰箱,可以很好的保存食物。就算到了冬天,冰库里面也能拿出夏天的龙眼葡萄来品尝。

  冬天里的温室大棚,能生长出夏天的新鲜蔬菜,现摘现吃。就算没有温室大棚,高铁飞机也能在一天之内,将南方的瓜果蔬菜运送到北方,现代人的生活真好。

  在古时候没有冰箱,没有飞机没有高铁,也没有温室大棚和冷库。但是他们一样可以在冬天吃到夏天新鲜的瓜果蔬菜,因为他们有冰窖,有冰鉴,有窖藏技术和埋藏技术。这是整个古时候历史都被用来储藏食物,保鲜食物的很有用的方法。

image.png

  一、食物储藏从周朝到清朝,都是人们极其重视的,人们需要食物渡过寸草不生的冬天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尤其在冬天,瓜果蔬菜难以成活。为了能冬天,好几个月的时间里,没有蔬菜水果吃,是一件惨绝人寰的事情。为了能在冬天有水果吃,不得不想尽办法冷藏瓜果蔬菜。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苟子·王制》。
是古时候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的基本写照,“蓄菜”是古人对冬季被周家贮存起来的菜的总称,“旨蓄”是冬天被贮存起来的美食的总称。秦代《诗经》有言:储存好蔬菜,来渡过严寒的冬天。

  古时候每年都会祭祀,这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活动,而活动要用的美味佳肴,半点不能马虎。周朝专门设置“场人”、“委人”两个政府职位,负责种植瓜果蔬菜的种植和采集,将它们保存好,等待重大节日祭祀时用。

image.png

  贮存的蔬菜有:竹笋、芋头、韭菜、甜瓜等。这些政府人员还有另外一个职责,就是管理和督促老百姓,赶在秋收时,挖好地窖,贮存好蔬菜。

  汉代,贮存技术得到提升和推广,《四民月令》、《犯胜之书》里面详细记载了,贮存瓜果蔬菜的各种技术。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素》将历朝历代的瓜果蔬菜的贮存方法,进行分类和总结。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发展,对新鲜瓜果蔬菜的需求持续增加,原有的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唐宋时期,武则天命“宫苑总监”负责管理贮存冬季,宫廷要用到的所有瓜果蔬菜。“宫苑总领”办事积极负责,他贮存的蔬菜不仅宫廷吃不完,还可以向民间百姓出售。

  二、冰窖、窖藏、埋藏、堆藏等多种储藏技术,对食物起到有效的保鲜和储藏作用

  说起瓜果蔬菜的贮藏技术,不得不提的是冷藏技术。

  《诗经·序风·七月》曾这样记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说的就是西周时期,采冰的情况。贮存在冰窖之中。冰窖是一个巨大的长方体地下库,一般有200立方厘米的容积。为了方便在里面行走,专门建有回廊供人行走。

image.png

  冰窖里面放有冰鉴,冰鉴就相当于现代的小冰箱,这些冰鉴主要是将瓜果蔬菜,从冰窖中拿到室内保鲜用的,是一个移动运输用的冰箱。

  制作冰鉴用的原材料可以是陶瓷、青铜。春秋以前大多采用原材料制作冰鉴,春秋战国之后,青铜器的兴起,加之青铜金属有更好的热导功能,于是用来制作冰鉴。

  冰鉴分为里外两层,呈方形,中间留空放冰用,底部留有空间,专门承接冰融化下来的水。最里面的那层可以用来盛放各种食物,保持食物的新鲜。盖子是镂空的,工艺精美,还有散热的功能。

  相关记载,冰藏技术达到顶峰的朝代当数明朝,万历年间开发出了“铜帮铁底”的“里冰窖”。一种永久冰藏的冰窖。清代给它起了一个很文艺的名字,叫做“雪池冰窖”。是清朝最闻名的冰窖,它深藏于地下,能阻碍热气的进入,也能将冰永久的保存在内。

  瓜果蔬菜的贮藏,除了用冰藏技术,还会用到窖藏技术。像生姜、萝卜、红薯、山药、大白菜、芋头等这些食物,在冰藏技术还不够完善时,窖藏技术是最主要的食物储藏技术。这种技术早在春秋战国前就开始被人们运用来储藏失食物了。

image.png

  地窖分很多种,像水井一样,很深但是很窄的被称之为井窖;很浅但是宽度较宽的被称之为地窖。地窖普及的范围跟当地气候有很大的关联,比如山西,天气寒冷干燥,最适合保存食物,其地窖的数量远多过天气寒冷潮湿大地方。

  尤其是南方地区多雨潮湿,挖地窖的时候切记防止地下水的渗透。最适合使用地窖的还是山西地区,哪怕深挖丈余,也不担心地下水的渗透,地势高就是有优势,把水果藏在地窖里面,等到明年三四月的时候再拿出来,跟刚摘下来的新鲜程度差不了多少。

  《汜胜之书》:“八月微霜下收取。掘地深一丈,荐以藁;四面各厚一尺,以实置孔中,令底下向,瓠一行,覆上土二尺。”

  埋藏技术也是不错的瓜果蔬菜的储存方法。这种技术源于西汉,主要用来储藏瓠瓜。跟窖藏不一样的是,埋藏需要先挖一个丈余的深坑,在坑的底部和四周放上厚厚的秸秆,大概要一尺厚这样。然后把瓠瓜放在正中央,让U瓜的瓜蒂向上,一层瓠瓜一层土,就可以很好的将U瓜保存了。

  埋藏技术还用于多种不同蔬菜的保存,一层蔬菜一层土,用秸秆搭配用于防潮,这样保存的蔬菜,冬天拿出来食用,其新鲜程度不亚于夏天的蔬菜。对于百姓来说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得起的蔬菜保鲜方式。

image.png

  除此之外还有堆藏和其它方式来储藏瓜果蔬菜,其中堆姜的方法就非常有用,九月是生姜收获的季节,把生姜挖出来,对方在家中干燥阴凉处,可以保持生姜的新鲜。

  涂蜡封藏主要用来保持橘子的新鲜,它能隔绝橘子跟外界空气的接触,使得病毒不易入侵,还能不让橘子的水分流失,是很好的保鲜方法,后世涂蜡封藏的方法大多用在苹果的保存上,直到现代这种方法还被沿用,影响深远。

  茄子的储存的具体做法:选择大个的茄子,正午的时候摘下是最好的,把茄子蒂去掉,将融化的蜡少量的涂抹在茄子上。

  准备好一个有盖子的篮子铺叶垫底,把茄子放进去,撒上一层灰,一层灰一层茄子,直到放满篮子。然后把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一个月之后把干灰换掉,放上新的干灰,这样就可以在冬天吃到夏天的茄子了。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闻名古今中外,荔枝生长在南方,三天之内就腐败变味,在当时没有飞机和高铁,哪怕千里马再快也难在三天之内将荔枝从南方运到北方。保险技术就极为关键了,能为运输员争取更多的时间,那么古时候的荔枝究竟是如何保存的呢?

  方法就是,用广西特产的毛竹,选择年份久的最大大根的毛竹,然后打通中间的竹节,再把荔枝放入其中,荔枝的叶子不能摘掉,可以提供给荔枝水分,最后密封。

  再把截取的毛竹捆成一把一把的,捆在马背两侧,便于保鲜,更便于包装运输。等荔枝到达都城后直接送入宫廷冰窖,这样杨贵妃就能吃到新鲜的水果了。

  翻阅《农政全书》,还可以发现一种有意思的混合储存方法,利用水果成熟的时间差来保存水果,比如落叶跟金橘放在一起,落叶就有防腐功能,梨子跟萝卜放在一起,萝卜就能更好的延长梨子的保鲜期。

image.png

  三、古时候食物储藏技术与自然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没有冷库,冰箱的中国古时候,发挥着属于人类特有的智慧,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保鲜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与大自然结合,没有产生氟利昂这种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导致全球环境恶化。

  古时候的技术那是纯天然的生态保护,无论是窖藏还是埋藏,又或者混搭储藏,任何一种都是贫民老百姓可以用的,经济实惠的存储方法。

  这些方法保护了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得到的劳动成果,也让他们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那个片草不生的冬天,能吃上挂起蔬菜。

  很多这些技术都被记载在《齐民要术》中,这不仅给后世的农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让后世的农民在先辈的基础上有经验研发出更多的存藏技术。历代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image.png

  结语

  现代社会,冰箱是主要的食物储藏保鲜工具,冰鉴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窖藏也被冷库逐渐代替,混合储藏更是鲜少有人知道。

  然而,冰箱被广泛的使用,工业化生产,冰箱大同小异,没有像冰鉴一样融入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艺术,没有收藏价值,尤其是对臭氧层的破坏,虽然人类一时之间可以享受冰箱带来的便捷,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倘若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可以再慢一点,经济领域更细化一点,将当代文化融入冰箱之中,致力于研发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冰箱,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参考 文献

  《苟子·王制》

  《汜胜之书》

  《诗经·序风·七月》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