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满门抄斩的人为什么不跑 普通民众根本没有这个待遇
对古时候满门抄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时候被满门抄斩的时候,被牵连的人为什么不偷偷跑掉?
跑?为啥要跑?你以为,“满门抄斩”是一般人能享受的待遇吗?能被满门抄斩的人,要么非富即贵,要么就是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的人。而普通民众,根本“不配”享受不了这种待遇。
所以,被判“满门抄斩”的人,根本不会跑,跑了就遗臭万年,不跑才能青史留名。
当然,在死亡面前,求生是人的本能,肯定会有一些人选择逃跑。
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会选择不跑。为什么?
因为跑不掉,古时候交通实在不发达,
在古时候,死刑都需要上报皇帝审批。像这种满门抄斩的大罪,肯定需要皇帝亲自下旨。皇帝亲自“督办”的案件,谁敢不上心。
不过,这种被“御林军”亲自押送的待遇,也不是谁都经历过的。只要经历过,那可就是一辈子的“谈资”。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一谈起,周围人都是顶礼膜拜。
如果运气好的话,你还能遇上皇帝亲自审问的待遇。对于普通人来说,一辈子能见到县令,有可能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更不要说,见到传说中的“王者”,那更是想都不敢想。
所以,就冲着能见皇帝一面,那肯定也不跑。
如果你能再勇猛一点,当着皇帝的面嘲讽他几句,甚至痛骂他一顿。最后,再大喊一句,“20年后哥们又是条好汉”,再去光荣赴死。
你的这番举动,有可能就会载入史册。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让你轻轻松松就办到了,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再来看看,能够被满门抄斩的人,都犯下了什么样的大罪。
我们要明确一点,普通的刑事犯罪,根本不可能被判满门抄斩。能被皇上下旨满门抄斩的,只有以下几种行为。
1、谋权谋朝篡位。
2、起兵作乱。
3、卖国。
4、杀害皇亲国戚。
5、盗挖或破坏皇陵。
6、劫军饷皇粮。
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前三条,都是针对士大夫阶级,而且还是重臣。
这些人绝对不会跑,因为跑不掉。
他们虽然享受着封建社会极高的待遇,但是由于位高权重,他们也被当权者深深的忌惮,生怕他们干出什么不可控制的事。
所以,他们也是朝廷密探的重点“关照”对象。就像明代的锦衣卫,基本上都是以“照顾”官员为主。偶尔也办点民间的小案,毕竟也能榨出点油水。
一旦古时候君王,决定要对这些重臣下手,肯定不会很早就放出风,那人家早跑了。
君王的做法都是先稳住他们,然后暗中布局,最后一举拿下。
这是属于跑不了的人。但是,难免不了“狡兔三窟”。
古时候人是允许三妻四妾的,而这种权贵更是不受限制。
因此,在他们决定做某件大事之前,一定是给自己留有后路的。他们自己肯定是跑不了,但肯定会有某个后代,会被悄悄地送出去。
就像清代雍正重臣年羹尧所说的,“我一生子女无数,具体有多少个,我都不了解。说不定哪个角落里,就有我年羹尧的种。”
这种“漏网之鱼”,在古时候不要太多。
而后面三者,就属于底层人士作案。对于这些人,就不是很好抓。尤其是在古时候,那个侦查和交通手段,都比较匮乏的年代。可以说,只要往深山老林一躲,那就根本找不到。
而这种人,能被抓到的,都是不长眼的。要么是自投罗网,要么是太张扬被人举报。
就像《水浒传》中,晁盖一伙人劫了生辰纲之后。很长时间,朝廷都破不了案。最后,还是“白日鼠”白胜,忍不住去赌钱,拿出了赃款,被人举报,才被人抓住了把柄。
通常来说,能跑出去的人,想活下来,无非也就以下几种手段。
第一、隐居山林。
但这种方式,生存几率不大,尤其是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
我国古时候,荒野山林比较多,里面野兽更多。就像《水浒传》中,几乎在各地都有猛虎出现。
因此,如果只是一、两个人,想在深山老林中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要是全家或举族逃跑,生存下来的几率就比较大。
就像《桃花源记》里面,描写的那个虚构的桃花源村一样。那就是举族逃亡,所以才能生存。
像《鹿鼎记》中,也有这么一段描写。就是修《明史》的庄家,被康熙抄家以后。庄家女眷被侠士救出,后来又回到庄家老宅居住。
那时,庄家老宅已经比较荒芜了。但是他们人多,所以也能活下来。
第二,就是入道门或佛门。
在封建社会,道门和佛门都是为君王服务的。他们劝人友善,教化民众,对封建王朝是有利的。
因此,古时候在很多时候,对佛门和道门也是比较认可的。
因此,一旦入了佛门和道门,也就等于超出世俗之外。俗世的君王,自然就管不了他们了。
第三、隐姓埋名。
这时候就需要将自己的姓名改变。改变姓名以后,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还是能够活上来的。因为毕竟古时候信息比较闭塞,又没有身份证。
在古时候,通过改姓存活下来的人很多。
在秦始皇灭韩国以后,韩国一个公子害怕被秦军追杀,就逃亡他乡。在途中,有人问他姓氏,他含含糊糊地回答“姓韩”。结果,其他人听成“姓何”。于是,这个韩国公子就将错就错,以后就改姓“何”了。
北宋抗金名将岳飞被害以后,他的一部分族人害怕受牵连,就将“岳”字拆开,改成上“山”下“丘”,组成一个新字“??”(yà)。
此外,因为某种原因改姓的还有很多。比如“查”姓,就把最下面的一横,放到上面,变成了“香”姓。到现在,很多地方“查”姓和“香”姓,也不通婚,因为是一家。
第四,卖身为奴。因为隐姓埋名,在很多时候不一定能行得通,古时候还有严格的户籍政策。
但是,如果是卖身为奴,就不存在户籍的问题了。因为家奴就是主人的私产,是物品,不能当人看。
最后,就是占山为王。用了绿林道。当然,绿林这一行,也不是那么好干的。首先要胆量,其次得有人。而且,这种刀头舔血的生活,随时都可能丧命。
其实,古时候人面对满门抄斩时,跑与不跑,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心理。
首先,古时候官员的最高政治理想,就是“文死谏、武死战”。
因此,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士大夫都想做魏征,而且希望君王都是李世民,可是使得自己的主张,得到君王的认可。
但是,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如果君王不认可我的主张,那君王就是昏君。所以,对待昏君,文官就要拼命死谏,武将就要“清君侧”。而且,文人士大夫,还有一种理想化的情节,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
正是有了这样的崇高理想,大部分被满门抄斩的重臣,其实本身没有什么过错。只是在选皇储的时候,站错了队,或者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
因此,这些人根本就不会跑。他们就是要用自己的献血,来证英主王就是昏君,从而来反证是清官。
甚至,他们还想以此名留青史,让后人去评判是与非。
其次,是出于人伦理念。
在古时候,为了防止犯罪,出现了很多政策,比如连坐、保甲之类的制度。
被满门抄斩的人,如果不跑,牺牲的只是自己一家。但要是跑了,连坐制度就会被启动,到时候灭的就是一族。从整个家族利益来看,这样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不但犯事的人不会跑,就连他们的族长,也会派人监视他们,不让他们跑。免得因为你一家,牵扯到全族人的安危。
最后,说明一点,古时候满门抄斩,并不是将所有人全部杀死。
主要杀的是成年男子,而且在绝大数情况下,不会杀女人,而是让她们成为官奴。
在明清以前,刑法明确规定,满门抄斩不涉及,7岁以下的孩童,和80岁以上的老人。而且,外嫁的女孩,也不在其中。
到了明清以后,对于满门抄斩有了更详细的规定。年满16周岁的成年男子会被处斩,但16岁以下的子女,以及家中所有女子,都赠给功臣家。当奴隶,财产一律充公。对于外嫁和已经订亲的女子,不用连坐。
但是,这一切还是要看君王的喜好。毕竟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君王手中。他要是想斩草除根,那谁也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