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饥荒为什么不捕鱼不吃蝗虫呢 不是不想而是无能为力

  还不知道:古时候饥荒为什么不捕鱼不吃蝗虫呢的网友们,

  路有冻死骨,何不食肉糜?晋惠帝时期,天下发生了大饥荒。最后连草根都吃没了,只好去吃观音土。消息传到皇宫之后,晋惠帝问了一句: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意思是百姓没有米饭充饥,为什么就不能吃肉呢?其实这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在遇到大灾荒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靠捕鱼为生?如果有蝗灾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靠捉蝗虫来吃?

  可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并不了解饥荒的可怕。一般情况下饥荒都是有三种原因产生——干旱、水灾或者是虫灾,而且持续的时间必须要长。如果是一两个月,以古时候官府的能力,还是勉勉强强可以支撑的。

  就给大家举一个比较具体的例子,比如说1943年陆丰县大饥荒。
整个饥荒受灾之严重,死亡人数之多乃历史罕见。本来仅有50多万人口的县,饿死了十几万,逃走了将近2万,快要占了全县人口的30%。

  这场灾荒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由于日寇占领,造成了物资的匮乏。另外是1942年秋季的虫灾,本来就已经剩不下多少禾苗。随后又迎来了台风,两场灾害下来,水稻都是白穗。

  在1943年春天的时候,陆丰地区又迎来了长时间的春旱,几十天都没有下雨。春旱的时间又赶上了春耕时节,本来去年的秋天就已经没有收成了。今天开春又种不下去,所以说灾荒是肯定的了。

  其实春种的时候,很多百姓家的大米番薯都已经吃光了,了。甚至正月份还没有出,有些地区就开始闹饥荒。有些比较有眼力劲的村民,看到势头不对,立刻拖家带口先走了。

  最后留在本地的居民,只能勉强的度日。后来实在是没粮食吃了,就开始吃米糠。再后来连米糠都吃不了了,就只能去地里面挖各种野菜。当时但凡是能填饱肚子的,全部都被拿来充饥。

  正如题目所说,为什么不去打鱼?前一年是虫灾,第二年春天是春旱。干旱季节水位下降,本来水里面的鱼一样受灾。在干旱造成的饥荒下,水里面的鱼本来就少。

  而且每一次饥荒的爆发,基本上都是几个月的时间。如果前一月大家都打鱼,基本上在饥荒的情况下,不出半个月的功夫,不管是多大的池塘,里面的鱼都会被捞个底朝天。

  后面还有四五个月怎么办?水里面没有鱼了,基本上只能等着饿死。所以说为了能够活下去,只好去挖各种野菜。当这个地方野菜没有了之后,只好跑到其他地区要饭。

  我们再说回陆丰县受灾,在大饥荒的情况下,有的家庭全家饿死成为了绝户。最后甚至有几十个村子取消了名字,因为村子基本上都是空村子。

  由于死的人太多,最后大家合伙建造了一座义冢。由于里面埋的人太多,最后被称作是万人坟。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被饿死,还有部分是因为吃了太多米糠,最后生了水肿病,结果因此而死。

  其实不单单是陆丰县,这场饥荒基本上波及了整个广东省。比如说海丰、普宁、朝阳等等,大约有50多万人饿死,只不过陆丰县最为严重。整个广东省死于逃荒的人有百万多人,占据总人口的10%。

  除了这种干旱造成的饥荒,另外一种情况的饥荒就是虫灾。其实蝗虫确实可以吃,更何况在饥荒的情境下,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吃?因为实在是杯水车薪。

  差不多1万只蝗虫可以重达20多公斤,什么样的蝗虫密度可以达到蝗灾的程度?基本上每平米地可以有4000多只蝗虫,就可以称得上是蝗灾了。(不是瞬时)

  那么一亩地的蝗灾,就得有300万只蝗虫,差不多6000多公斤。猛的一看6000多斤的蝗虫,肯定够吃好多时间了吧。但是你了解过蝗虫的破坏速度吗?1万只蝗虫在三个小时内,就可以吃光一亩地的作物。

  那么一亩地蝗虫,差不多就是300万只蝗虫。用不到三个小时,就可以吃光几十亩的作物。每次但凡是蝗灾爆发,蝗虫将会是铺天盖地,300万实在是小数字。一旦有蝗灾爆发,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把一个村子吃光。

  而且要知道蝗虫的迁移能力非常强,基本上是一路飞一路吃的状态。也就是说他们用几个小时吃过了这个村子,还没有等村子里面的人把他捉个几百、上千公斤的功夫,这些蝗虫就已经吃光跑了。

  这个时候损害最大的是农户,就算他们捉下了几百斤蝗虫,最多能够吃几天?假设一个小时的时间,全家人可以抓够300斤的蝗虫。接下来怎么办?300斤的蝗虫能够吃多少天?

  但是这些蝗虫所吃掉的粮食,却是一个家庭一整年的口粮。所以说不是饥荒的时候不吃蝗虫,而是实在是杯水车薪。总不能跟着蝗虫跑吧?难道两条腿的能跑得过翅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