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负责记载的史官,到底是为什么要撰写历史呢?

  历史不是胜利者书写的,而是史官撰写的。

  为什么史官要撰写历史呢?太史公司马迁说得很清楚: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自黄帝至司马迁,凡三千年时光,黄帝、帝喾、帝尧、帝舜、大禹、夏商周三代、秦,而后是司马迁所生活的汉,华夏儿女为何会在三千年的时间里走过如此多的世代?这到底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的努力?

  司马迁想要分清三千年历史中属于自然和属于人为的部分,理清自然和人为的边界,弄清古往今来变化的原理,就能形成一份很好地指导后世的言论。这正是《太史公书》所体现出的独特价值,大多数的中国史书也都有这样的价值。

  以《太史公书》中着墨最多的秦楚汉历史来看,为何一统六国的秦会被刘邦、项羽等诸侯推翻,长达四年有余的楚汉之争,为何最后胜利的是刘邦而非项羽?某族为什么得天下,某族为什么失天下,都是后人如何坐天下的大问题,这是司马迁要探讨的,也是所有历史读者要探讨的。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诸侯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史记·高祖本纪》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汉高祖刘邦即皇帝位后,至少两次公开表示,要弄清他刘邦得天下的原因。

image.png

  每一个像汉高祖刘邦一样得到天下的人,都希望能从过往的历史中汲取教训,以便自己和儿孙可以把天下坐得更稳。

  从这个角度来讲,“不虚美不隐恶”地撰写历史,才能使历史文本具备其所应具有的意义。故而,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私自撰写历史的司马迁,还是奉命撰写历史的班固、陈寿、魏征、欧阳修等史官,都尽量地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撰写上一代历史。

  对于我们撰写根本就不可能“坐天下”的普通人来说,学习史官所撰写的历史,也同样具备非凡意义。要知道,人类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记载中的一个个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了历史进程,也改变了自身命运,他们改变命运的经验、教训,既可以帮我们少走弯路,也为我们指出了一条终南捷径。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史记·李斯列传》

  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李斯,本是上蔡一小吏,最后又是如何成功逆袭,如何被腰斩于市的?都在这一段不足百字的记载中。

  同样是老鼠,为何厕中鼠瘦弱胆小,而仓中鼠胆大肥美?关键不在品种,而在所处的位置。

  在李斯看来,人也一样。

  于是,为了追逐富贵的梦想,李斯辞去公职,千里奔波,投到先秦儒家最后一名大师荀子的门下,学业有成之后,李斯审时度势,认为只有秦国,才能让他李斯有用武之地,才可能让他李斯飞黄腾达,于是李斯又不远千里,到了秦国。

image.png

  李斯的人生经历,又何尝不是现今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所正在经历的人生呢?

  电影《半个喜剧》中,孙同说莫默生在天上,而他孙同生在泥坑里。孙同想要定居在天上,选择了在高中复读再复读,选择放弃心仪的、合拍的高璐,选择给同学郑多多“当狗”。

  电影中的情节,自然是有所夸张的,但现实世界中,跟孙同一样时刻想要改变命运的人,哪个不需要像孙同一样,得在各种事情上做出抉择呢?

  怎样抉择,才是最理性的抉择?

  李斯曾一度给出答案。

  求学,强大自己;到最适合的地方求职,成就自我。

  如果一个人,在最青春年少的时候,读到了李斯的人生经历,就会从中得到启示,从而刻苦学习,以便拥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意义吗?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