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拂尘到底是什么 太监和道士为什么都要拿着这个东西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道士和太监拂尘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拂尘”又称“拂子”、“接风”,通常用丝麻或马尾束扎而成,本来只是个用来掸拂尘土、驱赶蚊蝇的生活用品,并无什么其他功能。那为何古时候的太监、道士一天到晚拿着不放手呢?难道他们待的地方整天沙尘暴吗?其实不然,这要从“拂尘”的功能演化说起。

image.png

  “拂尘”起源于汉朝时期,流行于魏晋南北朝。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崇尚“清谈”,“清谈”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观点越玄乎越好,最好没人听得懂,没人听得懂,就没人能反驳你,你就赢了。由于一群人在一起一“谈”要“谈”好久,夏天人多的地方容易引来苍蝇蚊子,为了避免说话的时候蚊虫飞到脸上或嘴里去,所以要
边说边拿个拂尘挥来挥去赶蚊子。因为能参加“清谈”的都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所以“清谈”时频繁用到的拂尘也就慢慢具有了文化标志意味,最后成了打造高雅人设的必备工具。如同近代英国绅士手里的那根拐杖,你想让其他人觉得你是绅士,就必须拿着那根棍子。在这里是,你想让其他人觉得你是个文化人,你手里就必须有个拂尘。而且这个拂尘可不能用一般民用的那种布条扎成的玩意儿,需用马尾制成的,以纯白色为上品。

image.png

  但凡有个什么东西在上流社会流行开来,便一定会慢慢的向下一层扩散,拂尘也不例外。很快,与士大夫阶层联系最密切的释教、道教就来赶新潮了,双方不约而同的将“拂尘”是用来拂扫灰尘的定义引申出“扫去世间一切烦恼”的宗教含义。从此以后,观音罗汉拿起了拂尘,太上老君也拿起了拂尘。最后还得是咱们本土的道教霸气,干脆把“拂尘”收录进道教工具箱,让它成了道教正式法器之一。这样一弄,渐渐地,僧人拿拂尘的越来越少,道士出门皆人手一只,甚至那些摆摊儿的或走街串巷给人测字算命的半仙,手里也得拿个拂尘,否则就会显得不专业。

image.png

  太监手里的拂尘和上面这种情况不一样,他们那拂尘就是拂尘,没有什么文化的含义。宫里的太监本身就是干杂活的,手里拿个掸灰尘的掸子很正常。但通常手里时时拿着拂尘的太监一般都是主子的贴身奴才,因为要防着主子万一在哪逛累了要找个石头或台阶坐下休息会儿,手里有个拂尘才好尽快将可能把主人身上弄脏的地方打扫干净。不过贴身太监因为和主子较为亲近,在太监圈里地位较高,从这个角度看,拿着拂尘应该也算是在这个行业里的一种身份的体现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