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都有什么流行病?它们都产生了什么影响?

  自古以来疾病都是让人感到惧怕的,现代由于科技的发达,很多的疾病都得到了解决,但是在古时候由于技术的匮乏,有很多在今天看来不过是小病的疾病对古人来说都是不治之症,甚至打个喷嚏都有可能死人。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中国古时候最令古人害怕的三大疾病,第一种流行三个世纪,最终把全世界都传染了

  第三种,背疽

  楚汉相争时,项羽手下有一个著名的谋士叫范增。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困楚军围困于荥阳,不得忆向项羽请和假投降。范增坚决不同意,说:“汉易与耳,令释旨取,必后悔之。”但是没想到项羽却中了陈平的离间计,认为范增暗中与刘邦勾结,于是便削了他的兵权。

  范增是个直性子,看项羽不信任自己,就怒而告老回乡,“愿赐骸骨归卒饵”,结果还没回到彭城就因背疽发作而死。苏轼在《范增论》中感慨:“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但可惜的是,这样人才却被主公猜忌,得背疽大怒发作而死。

  1600年后,又一个无双国士、人杰死于背疽,他就是指挥皆上将谈论半儒生的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

  不论《明史》还是朱元璋本人,对徐达都评价很高,“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但这样一个功臣、能臣,却在54岁时得背疽而死,“十七年,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关于徐达的死,后面还衍生出了一个阴谋论,说徐达功过震高,朱元璋知道他得了背疽,于是便赐蒸鹅给他。因为蒸鹅是发物,徐达一看就明白朱元璋让他死的心思,不得不含泪吃下,然后发病死了。

  这边先不讨论朱元璋要杀个人是不是要这么复杂,但简单澄清下,“发物”杀人这一理论在现代医学中便是行不通的。

  除了范增,徐达以外,还有很多历史名人死于背疽。

  三国时期,先是刘表得背疽而死,“曹操亲征刘表,军尚未至。八月时,刘表已因背疽病发而卒。
”而后,魏国这边,曹休也得背疽而死,“魏都督曹休被东吴陆逊大破于石亭...曹休惶恐之甚,气忧成病,到洛阳,疽发背而死。”

  唐朝时,大才子孟浩然也死于背疽。“孟浩然背疽发作,归襄阳卧疾。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孟浩然与之宴饮甚欢,食鲜疾动,疽发而卒,终年五十二岁。”

  宋朝著名抗金将领宗泽大破金兵以后,一年内24次上《乞回銮殿疏》,力劝宋高宗还京,收复北方失地,但都被朝中奸邪所阻。“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看到这里,诸位看官可能在想,背疽到底是怎样一种病,为什么死亡率这么高?

  按百度百科的解释,背疽,泛指生于背部的有头疽。有头疽,是痈疽之发于体表而有粟米样疮头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背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常见病因是外感风湿火毒,或过食高粱厚味。

  看起来有点复杂是不?看不懂没关系,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因为这个病的病症听起来很复杂,以今天的医学水平,只要及时治疗,随便找个乡镇医院外科医生都能搞定。

  其实这个病在古时候也不是百分之百致死的,得了这个病后,只要注意饮食,忌饮酒和食海鲜之类的荤腥、辛辣的刺激发物,然后不要轻易动怒,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完全可以康复。

  接下来和大家说个成功治愈的例子,主人公就是《水浒传》的孝义黑三郎宋江。

  宋江在得病之前,由晁天王给宋江托梦,说他有“百日血光之灾,则除地灵星可治”,第二天,宋江果然是“身体酸疼,头如斧劈,身假笼蒸,一卧不起”“背上好生热疼”,掀开他衣服,一看背部,“只见一笑鏊子一般红肿起来”。这就是背疽的初步病症。

  然后梁山好汉马上派跑得最快的戴宗去找晁天王所说的地灵星,也就是神医安道全给宋江看病。等戴宗看到安道全时,宋江“神思昏迷,水米不吃”“肌肤憔悴,终夜叫唤,疼痛不止”。

  待安道全到梁山时,宋江已是九死一生,奄奄一息,“口内一丝两气”。然后安道全给宋江开了药,慢慢恢复了过来。

  不过按现代医学的观点,安道全这个神医能治好宋江主要不是得益于他的医术,而是他的运气。按照背疽病症的特点,患者如果身体好,抵抗力强,在3个月左右时,“病灶在坏死组织逐渐液化脱落后,会逐渐由肉芽组织填充,最终愈合。”

  宋道全被戴宗接来梁山时,按时间计算已经接近百日,宋江虽然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却凭着自己的身体素材强撑着没死,吊着一口气。而背疽这时脓肿已破,正在生成新的细胞组织,宋江身体机能开始发挥自愈功能。因此不能说安道全治好了宋江的病,只能说是加快了他的痊愈速度。

  第二种,疠风

  疠风,即麻风病。又称“大麻风”、“天刑病”、“癞大风”、“癞病”等,是古人畏惧的又一恶性传染病。

  《黄帝内经》记载:“疠者,有荣气热腑,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冉耕曾患麻风病,孔子前去看望他,从窗子外握着他的手,连声感叹:“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说成白话就是,德行这么好的人却得这种病,这就是命吧!《史记》中未明说冉耕患的是麻风病,仅称“恶疾”。但东汉学者何休曾就《春秋公羊传》中的“恶疾”作注:“谓瘖、聋、盲、疠、秃、跛、伛、不逮人伦之属。”结合冉耕被隔离在屋内,只有“疠”这种恶疾符合条件。

image.png

  古时候将感染疠风的病人列为“不宜结婚对象”。据《大戴礼记·本命》记载,最晚在汉代已有“五不娶”风俗,其中之一就是“世有恶疾不取(娶)”。

  古时候患麻风病的名人除冉耕外,还有初唐诗人卢照邻等。卢照邻病中曾写下《病梨树赋》,诉说自己的痛苦。当时着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曾给他开方疗病,但一直没有治好,最后投河溺亡。

  据记载,麻风病在隋唐时期曾一度大流行,唐朝廷在一些寺院专辟“疠人坊”,这也是中国设立麻风病专治医院的开始。

  第一种,瘟疫

  瘟疫对古时候的人来说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古时候得了天花得了风寒都可能成为不治之症。一旦人的免疫力降低,很多医生是没有办法把他们抢救过来的。虽然历史上有华佗这样的神医,但它只存在于一个时期,并不是所有时期都有华佗这样高明的医生。华佗的医疗技术也是有限的。

  瘟疫是一种传播速度非常快,而且伴随着人口的移动,会无形中潜入到各个地方,威力非常的大。一天之内可能就会造成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死亡,这种传播速度是非常可怕的,也是不可控的。再加上当时的医疗设备非常的拮据,医疗手段也没有那么高明,一旦发生瘟疫,对老百姓来说只能等死。

  在历史上发生瘟疫的次数也不在少数,有的时候瘟疫会因为非时之气造成。当年宋辽金元这四个时期,他们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但宋朝之后人口数量就急剧的减少。而且宋朝的经济文化等等发展都非常的缓慢,瘟疫的爆发不仅会使人口大量的减少,也会造成经济停滞发展,对社会的进步造成影响。

  瘟疫一直是我们非常可怕的东西,不单单是对古时候来说,就算对我们现在的人类来说,一旦病毒侵入,在好的医疗设备也没有办法控制。当年非典发生的时候,仍然造成了很多人的死亡。

  1127年的时候,金人攻打中原,成功打败了汴京。随之而来的噩耗是,汴梁发生了一场瘟疫,突如其来的鼠疫。鼠疫是非常可怕的瘟疫,在这场瘟疫中全城人口损失了40%,可想而知这场瘟疫的威慑力是非常大的。

  鼠疫发生的时候,老百姓以为自己得了风寒,大部分的人开始咳嗽,吐痰,发烧,因为这种病症跟感冒得了风寒非常的相似。当时的医生也误以为是风寒,错过了很多治疗时期,也用错了治疗的方法。他们也费了非常大的时间跟精力,但仍然没有起到任何缓和的作用。

  在鼠疫发生的期间,人口大量死亡,导致劳动力急剧的下降,接踵而来的就是财力的损失,经济停滞不前。

  1257年的时候,宋朝跟元军在四川发生大战,战况非常的激烈,持续了很长时间,双方一直僵持不下,但都没有撤军。一直到7月的时候,天气非常的炎热,元军突然萎靡不振,兵力大减,原来传染病在蒙古军中爆发。

  蒙哥得知之后非常的焦急,赶紧让医生来治疗。可不管医生用什么药物,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传染病速度非常的快,士兵们一个一个的倒下,一天可能会死几十个人。

  这种情况对于正在打仗的战士们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战争,随着人口数量的减少,战争必然会失败。无可奈何,蒙哥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用酒来对付这个糟糕的状况,但还是没有控制住疫情的发展。不幸的是蒙哥也受到了这种传染病的影响,不久就在营帐中去世了。

image.png

  这两次瘟疫全部都是有鼠疫造成的。一旦感染鼠疫,在3到5天的时间内就会迅速死亡,根本没有缓和的时间。病毒只要感染之后,所到的地方人都会受到感染。当年云南也发生过鼠疫,因为元兵到了四川之后,大肆的烧杀,导致病毒肆意传播,爆发了鼠疫。很多人觉得鼠疫的爆发是由军队传染的,他们所到的地方都爆发了鼠疫,后来他们还去了广东,也有人认为广东地区也会爆发鼠疫。

  有专家研究发现,家禽感染了鼠疫是不会死亡的。但在我们印象中,除了人口大量的减少,家禽也死了很多。又有人说家禽的死亡是因为人口减少之后,家畜没有人照料。长期没有人照料,是被饿死的。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

  鼠疫不单单在中国爆发,在西方国家,欧洲等很多地方都有爆发。鼠疫的爆发,改变了中国的文明进程。大量人口的死亡,财物的减少,劳动力的削弱,使中国的损失不计其数。然而更让中国头痛的是鼠疫爆发的时期,都在战乱的年代,这对于中国来说是火上浇油的事情。希望现在的医疗设备能够越来越好,医疗手段能够越来越先进,研究出一些可控的药物,减少病毒的传播。

  以上就是中国古时候最令古人害怕的三大疾病,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