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帝王中少有的常胜将军,你知道是谁吗?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他们的开国皇帝是道武帝拓跋珪,拓跋珪去世后,他的儿子拓跋嗣继位,是位明元帝。

  明元帝是北魏王朝里一位较为仁厚的守成之主,他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租免息,鼓励农牧生产,并对周边辽东的北燕、关中的后秦、夏国、河西的南凉、北凉诸国奉行友好防御的方针,派出使节示好甚至通婚,尽量避免兵戎相见。

  可是北方强大起来的柔然却不断地侵扰北魏,明元帝一边抵抗柔然的进攻,一边动员军民修筑了从五原到赤城长达2000里的长城。

  422年,当南面的刘宋王朝在其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去世后,国内形势动荡,明元帝便立拓跋焘(408年-452年)为太子,并命其监国,自己则亲率数十万大军渡过黄河,一路攻城掠地,并于423年占领了洛阳。

  可惜的是,明元帝也和其父拓跋珪一样,为长寿成仙而长期服用寒食散,以至毒性慢慢发作,于423年十一月英年早逝,年仅32岁。之后,15岁的太子拓跋焘顺利继位,成为北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为太武帝。

  拓跋焘长的虎背熊腰,从小就喜欢玩刀弄剑,骑马弯弓,显示出了非凡的英雄气质。他接帝位后,雄心勃勃,锐意武功,开辟了驯马基地,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队伍。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来如疾风,去如闪电,所向披靡,号称“草原风暴”。

  当初道武帝建立北魏时,北魏也只不过是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中的一个而已。经过道武帝和明元帝的经营,至太武帝继位时,北方仅剩夏国、西秦、北燕、北凉和北魏并存。

  太武帝拓跋焘雄才大略,聪明决断,他可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古时候帝王里少有的常胜将军。

  拓跋焘对待柔然的态度和其父明元帝恰恰相反,他认为“防利其强,攻削其势”。他继位后不久,柔然欺他年幼,就派出6万骑兵攻打北魏。年仅16岁的拓跋焘闻讯后,亲自带兵北上抗击,结果队伍被柔然骑兵团团包围。

  北魏的士兵看到对方强大,军心大乱,而拓跋焘却神情自若,临危不乱,奋勇杀敌,北魏将士们受到主帅的鼓舞,开始积极拼杀,并射杀了柔然的前锋,柔然首领见势不妙,赶紧撤退。

image.png

  接着刘宋王朝又派人来索要被明元帝所占的河南之地,并威胁说不还的话,就要以武力攻取。拓跋焘虽然不会归还,但也感到北面柔然存在的严重性。如果刘宋派军北攻,柔然再南下,岂不是腹背受敌,难以应付?

  于是,拓跋焘又亲自率领大军,主动出击讨伐柔然。这次北魏大军有备而来,且进入漠南的柔然之地后,拓跋焘命令将士丢弃辎重哦,轻骑突袭,柔然可汗大檀措手不及,仓促之间烧毁帐舍,带领残部向西逃奔。

  拓跋焘指挥队伍,锲而不舍地在东至瀚海,西至张掖,北至燕然山,方圆数千里之内,纵横分兵搜讨柔然残部。这次战争,柔然远遁漠北,虽未灭亡,但余部已无南下威胁之力。

  这次讨伐柔然之战,本来是应对南面刘宋王朝进军夺取河南之地,解除北方后顾之忧的举措。可哪知刘宋与后凉发生了战争,顾不上这河南之地了。

  于是,拓跋焘又把兵锋指向了西面的夏国,夏国是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之子郝连勃勃所建,刘卫辰当初遭道武帝重创后,其子赫连勃勃先是投靠了后秦的姚兴,后来又灭掉后秦,自称夏王,定都统万城。夏国长期以来和北魏就有着世仇,其时赫连勃勃已死,其子赫连昌继位,经常派兵侵扰北魏的边境。

  拓跋焘又亲自率10万大军,直逼夏国都城统万城。这统万城号称铜墙铁壁,坚不可破,是当时最有名的一座城堡。太武帝却并没有直接攻城,而是把大部队隐蔽起来,派出少量骑兵去城外骚扰。

  赫连昌不知是计,便打开城门率3万骑兵出城攻击
。拓跋焘一面指挥骑兵诱敌追讨,一面指挥大军从另一侧进攻,夏军大乱,赫连昌来不及回城便逃走了。拓跋焘抢先夺下城门,进而攻下统万城,大夏灭亡。

  这一仗打的很神速,可称得上是计取与强攻的范例,大大长了北魏将士的士气,威震周边各国。

  南方的刘宋王朝看到北魏日渐强大,担心日后难以应付,便派顾彦之为主将,统率10万大军北伐,以收复河南的失地。

  拓跋焘命太子拓跋晃监国,他又全力指挥战争。他先是把河南的部队全撤回黄河以北,进行休整训练。因此宋军很快就收复了青、兖、洛阳三镇和其他失地,并沿河设置了千里防线,以御北魏的进犯。

  待到冬季来临,黄河封冻,拓跋焘调动40万大军,分六路越过黄河后突破防线南进。北魏的军队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骑兵,宋军却多是步兵,根本抵挡不住北魏骑兵的冲击。这样,刘宋的军队惨遭重创无功而返,北魏又全部收回了河南之地。

  接着,拓跋焘意在统一北方,又把兵锋指向了北燕。北燕原是后燕慕容王室成员出逃后,在辽东建立起的政权,后来被汉人冯跋发动政变篡政,冯跋死后,其弟冯文通接位。

  北燕看到北魏发展壮大,并不断对外用兵,感到了威胁,便和刘宋结盟而牵制北魏。北魏和刘宋交战时,他们虽然没有支援刘宋,但也引起了北魏的不满。于是,冯文通便向北魏示好,把自己的小女儿送到北魏联姻,这个才女被拓跋焘封为左昭仪(这便是冯太后的姑母)。

  可这联姻并不能使拓跋焘满意,他还要求北燕将太子送到北魏作人质。冯文通废长立幼,这太子是他宠妃生的小儿子,因此他拒绝了这一要求。于是,拓跋焘便亲率三路大军进攻北燕。原太子冯崇以及冯朗和冯邈兄弟三人对北燕无望,便割地投降了北魏,并受到拓跋焘的优待,分别封为刺史。

  之后,北燕都城龙城被围,冯文通向刘宋求救,而刘宋王朝此时内部矛盾重重,自顾不暇,毫无回应。最后,冯文通只得携带太子投奔高句丽,不久却被高句丽诛杀,北燕灭亡。

image.png

  接着,拓跋焘又马不停蹄地向匈奴人沮渠蒙逊在故藏建都的北凉进军。这北凉一直采取“远交近攻”的方针,先后攻灭了西凉和南凉等诸国,拥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金城等诸郡大片领土,成为河西走廊最强大的一支势力。西域的一些国家也都向他称臣纳贡。

  拓跋焘大军出发后,一路顺利地进入河西走廊,并把北凉的都城故藏团团围住,将士们奋勇攻城,整日里的杀声震天,沮渠蒙逊看到这种情形,竟因恐惧而亡,其子沮渠牧健无奈率文武官员出城投降,北凉灭亡。

  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历时130年的16国之乱,这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可哪知南面的刘宋王朝又调兵遣将,派江夏王刘义恭统军,宁朔将军王玄谟为先锋,共计40万大军向北出征,结果王玄谟被拓跋焘亲自率领的一支铁骑击败。北魏大军一路向南厮杀,渡过淮河,占领瓜步(今江苏六合县),军旗直接插到了长江边上。

  拓跋焘甚至扬言要伐木造船,南渡长江,以攻取刘宋王朝的都城建康(今南京)。这一下可吓坏了宋文帝君臣,一些大户开始有的掘地埋宝,有的带着细软南逃。在他们看来,鲜卑人简直就是洪水猛兽。

  其实,南方气候炎热多雨,北魏的将士水土不服,得病的也不少,拓跋焘也无意真的继续南进,他的造船渡江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给刘宋王朝一个警告。之后只留下部分军队驻守,然后他率部回师平城。

  这样,太武帝拓跋焘把北魏王朝的疆域扩张到最大,东至沿海,西至破拉那(今新疆东),北尽漠北,南达长江,版图包括了大半个中国,与南方的刘宋王朝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太武帝拓跋焘在位29年,是北魏王朝里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饮马长江的少数民族帝王,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我国的历史上极为罕见,他每战均亲自带兵出征,因此,他绝对称得上是我国古时候帝王中少有的常胜将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