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猪肉贵不贵?为什么古人不爱吃猪肉呢?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陶猪”,证明在炎黄五帝时期甚至更早,中国人就已开始驯养家猪,吃起了猪肉。
先秦时期,猪肉很常见,秦汉时期食用猪肉还达到过一个高峰。但与牛、羊肉相比,猪肉在古时候长期以来都难登大雅之堂。
《礼记》中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可见猪肉的地位在牛、羊肉之后。《楚辞》的“大招”和“招魂”篇里提到的肉食有牛、甲鱼、羔羊、鹅、鸡、鹌鹑、狗,但都没提猪。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羊肉始终占据肉食主流。在唐朝,亲王伙食的供应标准为每月20只羊、60斤猪肉、20条鱼,可见羊肉所占比重之大。唐朝著名的“烧尾宴”上,牛、羊、鱼俱全,甚至还有鹌鹑、青蛙,就是没有猪。
宋朝吃羊是从皇家流行开来的。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350只羊;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时,减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时,虽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每年仍消耗43万多斤羊肉,而猪肉只用掉4000多斤,还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头。百姓为追赶潮流,都省出钱来买羊肉吃。
在古时候,猪肉一直饱受偏见,《本草纲目》中说:“豕食不洁,故谓之豕。坎为豕,水畜而性趋下喜秽也。”时人不仅嫌弃猪肉脏,还说吃猪肉会生病,总之谁吃谁掉档次。
猪肉如今能逆袭上位,不得不感谢苏东坡。他不仅夸猪肉好吃,还要指导人们怎么做,使猪肉的食用深入人心,直到今日,“东坡肉”“东坡肘子”等打着苏东坡旗号的菜品依然遵循此法,大受食客欢迎。
猪肉真正开始翻身是在明朝。照理说,明朝皇帝姓“朱”,吃猪肉就成了吃“朱肉”,形同造反,谁还敢呢?事实也是如此,明武宗曾禁止养猪更禁止杀猪,违者充军发配。不过,这道禁令只坚持几个月便撤销了,毕竟猪肉好吃又便宜,连皇帝也挡不住猪肉的美味,何况百姓。
到了游牧民族满人所建的清朝,猪肉更受重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清朝皇帝非常喜欢猪肉。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爱吃猪肉,乾隆的一场御宴中有“猪肉65斤、猪肘子3个、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大小猪肠各3根”。历经几千年,猪肉终于逆袭为饭桌上的肉类之王。
汉朝时,猪肉虽显低贱,价格却不便宜,买一头猪的价钱相当于中等年景一亩地的年收入,这就怪不得没人吃猪肉了。
宋人虽爱吃羊肉,但猪肉确实是百姓的主要肉食,因为便宜。北宋淳化年间,一个叫牟晖的人丢了一头猪,朝廷赔他1000文钱。而当时一匹马值25-50贯,也就是说一匹马可换25-50头猪。随着猪肉称霸餐桌,它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明清时期的记载都表明,各地猪肉的价格甚至超过牛羊肉。
2010年,随着物价上涨,猪肉价格突破了10元大关,之后每年递涨。直到今天,大众还没实现“车厘子自由”,吃猪肉竟也成了轻奢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