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墨刑到底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犯人死都不愿意受刑呢

  古时候为何宁死都不愿意受墨刑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夏商周奴隶社会,流传着五种刑罚,即墨刑、劓刑、剕刑、
宫刑、大辟。这五种刑罚,一个比一个残酷,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其中的墨刑。顾名思义,墨刑又称黥刑、黥面,通俗来说就是在犯人面部刻字。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啥,相比于其他酷刑,在面部刻字应该是最轻的刑罚。其实不然,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杀头不要急,可在面部刺字,那可就是奇耻大辱了,这是犯人们难以忍受的,因此很多犯人宁愿立即砍头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刑罚。秦汉时期,墨刑称为黥刑,其做法又有了一点改进,在面额上刺字的基础上,染上黑色。

  对于犯人来说,面额上刺字就是对人格的侮辱,即使刑满释放,可面额上的字却难以去掉了,“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言刻额为疮,以墨窒疮孔,令变色也。”刚开始,墨刑就是行刑者用锋利的小刀在犯人面额上刻字,到了明清时,墨刑采用了针刺。

  据说,英布就曾受过黥刑而被称为“黥布”。不过,真正让墨刑被广为人知,还是要从上官婉儿说起。武则天即位后,上官婉儿曾因违反旨意被下令处死。

  就在被斩首前夕,惜才的武则天特赦了,仅仅处以黥面,“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试想,一个女孩子,面额刻了字,怎么办?

  聪明的上官婉儿想到了一个办法,通过化妆来掩盖。史书记载,上官婉儿模仿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在黥面的位置花了一朵梅花。由于这朵梅花让上官婉儿显得妩媚动人,一时成为时尚。

  明清时,墨刑依旧存在。与之前历朝历代将墨刑使用于任何刑犯不同的死,清朝的墨刑主要用于私自逃跑的奴婢,而且还与鞭刑一起使用。另外,清朝的墨刑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满族人轻囚不刺,重囚刺臂,汉族人则一律刺面。

  参考资料:《古时候刑罚揭秘》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