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名医为什么都不愿入宫为官?他们为什么大多流落民间?
说到古时候的大夫,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生老病死是人一生的常态,而生病就需要医生的治疗。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名医,他们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在民间往往拥有很高的声望。但是纵观历史会发现,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名医大多数都是流落在民间,行医治病,反而在宫中的名医却非常少,那这些名医为什么都不愿意入宫为官呢?
宫中诊疗风险极高,压力极大
首先就是风险太高,在宫中为官的医生,一般称之为太医或者御医。太医们侍奉在帝王左右,为帝王帝后等诊疗治病,在这个治疗的过程当中,容不得半点马虎,随时还会有朝廷官员在一旁监督,由此可见,治疗的责任跟风险非常大,太医此时的心理压力也可想而知,做事或者行医的过程中需要万分的小心谨慎,一旦出事,轻则丢官还好,重则直接性命不保。
例如在《韩非子.喻劳》中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曾经为蔡桓公诊疗治病,扁鹊先后四次都看出蔡桓公已经得病,但是蔡桓公却是不相信,认为自己身体好的很,根本没什么病。最后直至感觉自己身体疼痛,才想起扁鹊的话,可是这时的蔡桓公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了,扁鹊也害怕治不好连累自己的性命,便逃亡秦国了。
据《三国志》记载:“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作为历史上的另一个神医华佗就没有扁鹊那么幸运了,华佗曾经为曹操治疗过多年的头疼病,效果虽然不错,但未祛除病根,后来提出了骇人听闻的治疗方法后,被曹操迫害致死。这就是在帝王身边当差的坏处,伴君如伴虎从来也不是一句空话。所以古时候的名医们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是不愿意去宫中当差的。
宫中行医,并非一帆风顺
入宫当差后的太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内府的官员、或者太监等故意刁难,如果不向他们交以贿金,哪怕就是医术再高,想一展身手也是难上加难,更何况有皇帝这些近臣在背后的阻拦,再好的名医也不一定会有去治疗的机会。
或许就算有时候能够医治成功,得到赏赐,但是太医院内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太医之间的相互嫉妒,批次排挤、结党营私等等也会搞的名医分身乏术,心神俱疲。整日忙于斗争中,医术妄图再得到提高怕是千难万难了。
自古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更何况是作为权力中心的皇宫呢,宫中深处权力斗争中心的漩涡。太医们也算是这些宫中权贵的贴身伺候之人,这些权贵彼此斗争之时,很容易就能把太医们牵扯进来。古时候医生地位低下,但凡去学医的,基本上没有人有深厚的背景,如果是因为治疗失误或者诊断失误被连累生命还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要是因为宫廷斗争中的风云变幻而惨遭杀身之祸,就太得不偿失了。
多方面遭受限制,太医难当
另一个问题就是太医入宫之后非常生活自由会受到限制,作为帝王家的医生,需要每天都有人在太医院内值班,并且有时候有突发情况,还要保证随叫随到,假如自己的家属都在京中还好,如果不在京中太医是不能随时出京探亲的。就像清朝的名医薛福辰,因医术高超被慈禧留在了京中,但是自己家里却遭遇瘟疫,自己的二女儿也是死于这场瘟疫之中,这也是名医入宫当差的另一种悲剧。
除此之外,由于古时候医生地位的低下,还经常会受到权贵们的瞧不起。就是这些原因,所以在古时候有一些名医就会认为入宫当差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比起入宫当差,还是更喜欢在民间自由自在的行医救人更好。古时候医生长期地位低下,真正能凭借医生做到高官的寥寥无几,在古时候世间流传的“太医难当”这句话,也绝对不是一句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