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打仗就是几十万或者百万军队 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对古时候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时候打仗时,动辄就是几十万几百万的大军,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古时候战争,双方投入的兵力都非常之多,动辄就是几十万到上百万人,但是实际上这些是经不起推敲的。说白了就是虚报人数,以此达到吓唬敌人的目的。其实在古时候,那场战争有超过三十万大军的记载都会成为一个传说。越是年代久远,信的人也就越多,时间到了明末,仍然会把人数说得无比的多。据专家考证,其实古时候的大军最多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image.png

  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战争案例,往往都是通过史书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可是史书不是兵书,史官们长于记事,却短于考较。所以他们往往因为立场的原因,才会有意模糊化一些事情,在这同时又夸大一些事情,这样的操作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这些记录在描述战争时,史书上的记录往往会呈现出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庞大规模。

  兵者、诡道矣!兵不厌詐,就是指此!明明带了一个营、偏说是两个团。带了一个团、就要说成两师。其目的就是为了恐吓敌方,达成那所谓的虚张声势!古时候带兵打仗的时候明明只带了一万人,偏要提起五万人马。

  其实带了两万人、经过一番交流就变成了十万大军。其目的就是要先声寺人耳!在古时候,根本没有人有能力供应百万大军同时出现在战场上,其实凑成百万大军的人数并不难,难得却是在后勤的供给上,百万大军的后勤供给,说的再直白点,即便是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上也很难做到。

image.png

  这个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在古时候时候的运输能力是非常弱的。运输基本上都得靠人力去一次次的搬运,战场是往往是几万人的部队给养就需要几十万人来做后勤补给。

  比如汉武帝出征漠北时,带的实际战斗部队只有堪堪10万人,但是后勤部队却出了高达50万人,其实这些人在大军出征的时候也是会被计入总兵力人数的。人被逼急了,不论是不是后勤部队,拿上武器就能冲锋陷阵。

  不过在古人的历史上最多是号称百万大军,好像还没有发现有几百万的吹牛法,其实让大家都明白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多吹便没有意义了。

  另外古时候的大军非战斗人员也是非常多的,如果要出征几百里外的城池,往往是需要征调数倍民夫运输粮食军需的,这些人出征也被计入大军。

  有了这些人就可以号称五十万大军,可实际上真正的战兵只有三四万左右,剩下的人不过是壮壮声势。

image.png

  在战国时期,所有的成年男子是都要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并且按照朝廷的命令,定期的去服兵役,这些都可以称之为“预备役”,他们是可以随时变成正规军的。只要战争来临,战兵和辅兵的区分其实就没有那么严格了,如遇紧急情况的话,辅兵也是要上场作战的。

  战国时期的敌对势力,双方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农民也都是要接受军事训练的,也真正做到了全民皆兵。战国时期,大军的人数是正规军加上受过军事训练的农民,他们都是可以上战场作战的。因此,战国时期的部队那都是货真价实的大军。

  古时候确实能凑齐那么多的兵力,但是还是有很多战役都是谎报兵力。比如那赤壁之战,这就是一场出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罕见的战役。

  曹军方面号称坐拥80万大军守阵,其实真实情况并没有那么多,他们甚至可能连20万的人都没有,然而孙刘的联军才有仅仅5万。

image.png

  我国的冷兵器时代,如果是灭国之战确实是需要运到很多人马的。而那时的古人也非常喜欢夸大其词、比如李白的诗歌中就非常能够看到古人的夸张程度了,什么“白发三千丈”啦,还有那“飞流直下三千尺”啦等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