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参加科举需要什么条件 怎么样的人才不被允许参加考试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时候科举制度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中国古时候科举考试一向以管理严格、取法公正而著称。
但是,在古时候也不是所有人、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参加科考的。其中,就有一些具体的规定作为防火墙。
首先,科考前的学籍管理非常严格,非本地人不准冒籍参加考试。
这就是说,本省人必须应本省的考试,本府县人必须应本府县的考试,如果别省府县人来考试,这就是所谓“冒籍”,是要受本省府县人的反对而攻讦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主要是因为各地录取按粮赋及人口的多少来划定指标和比例,外地人参考,就占用了本地人的名额。
譬如,在清朝时,很多地方都规定童生的祖父必须在当地居住二十年以上,并且家族有坟墓、有田园的,才能参加考试。
另外,有些省份相对较松,如陕西即规定:凡远省及本省中有移居境内,完纳丁粮至二十年者亦准入考。
而为了防止和惩罚冒考,清代童生考试时,必须备有保人,具有保结。这保人有两个阶级,一是本县的廪生,一是本县的学官。
其中,本籍廪生(即已中的秀才)可为参加考试的童生担保,童生之间也需要相互担保,其中五人为一结。
在入场点名时,廪生与同结五人互相觉察.如有代考等不正常情况时,须即时举出,如有隐瞒,五人连坐,廪生也要被革除功名。
古时候考秀才为何要又保人呢?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有很多人是不允许考试的,这就是所谓的“娼、优、隶、卒”这四种人的子弟。
清末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包天笑在其回忆录里详细讲述了这一现象:
“关於娼、优、隶、卒四类人的子弟不能考拭,我且述其大略。
先言娼:娼是指身为娼妓,及曾开妓馆而言,譬如说:
他的母亲从前是偶妓女,嫁了他的父亲,而父亲是一个绅士,这怎么办呢?但这是无关宏旨的,因为当时是所谓宗亲社会,重父而不重母的,况且他母亲已经从良。
不然,有很多姨太太所生的儿子,他的母亲都曾当过妓女的,便不能考试了吗?除非他的母亲是老鸨,而他的父亲是龟奴,又当别论,但这样人家的子弟,也不会来考试的。
次言优:优是指唱戏的,即使你是一个名伶,誉满全国,儿子也不许考试,不论唱京戏、昆戏、地方戏,都是一样。当时是戏子与婊子同等的,後来才解放。
以次推及杂技,如北方的说大鼓的,南方的说书先生(此辈均由地方上的甲头监管),以及俗语所说:‘吃开口饭’者,他们的儿子,都不许考试。
次言隶:隶就是奴隶了。贵族人家的家奴、卖身投靠的不必说了,便是雇佣性质的老仆、书童,以及官长的长随、青衣、长班等一切服役人等,总之属於奴隶之类的,都不许应试。
不过,女佣却是例外的,即使母亲在人家当老妈子,而儿子刻苦读书,照常可以考试的。
次言卒:卒是就官中人役而言,譬如像差役、捕快、地保、甲头、更夫、亲丁之类,都不许考试。
但是一个官署中,便有很多办公的人,也有很多分科的人,这种人俗称之为‘书办’,书办的儿子,却准许考试。
因为有官必有吏,此种人是属於‘吏’的阶级,且既名书办,亦是文人阶级也。
此外,在其它各省中,有所谓堕民、贱民、流民等等,其子弟有永远不许考试的。但到了辛亥革命以後,所有不许考试的规定,一律解放了。”
这应该说是说得比较清楚了。
总的来说,古时候能参加科考的是正常的、占大多数的,不能考的是一些特殊规定或特殊的少数群体。
当然,如果太穷、读不起书、赶不起考,那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