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现代钟表 古人是怎么知道某个时间点的

  对古人时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人最早通过观察太阳来计时,比如某某皇帝发话:“明天日上三竿时刻首”,尽管有这一说法,但我们的计时仪器总不能是一根普通的竿子吧!

  其实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发明了计时仪器—日晷,它和我们现在的钟表比较类似,由指针和圆盘组成,但它的指针是铜制的,圆盘是石头制作的。日晷利用太阳照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影子又叫做光阴,所以古人把光阴类比成时间。所谓“一寸光阴”最初就是指日晷上一寸影子的意思。

image.png

  日晷

  现在我们是按照早上、晚上来说时间,其实在古时候,他们的早上和晚上也各不相同。古人爱把白天称为“钟”,晚上称为“更”或者“鼓”,所以有“晨钟暮鼓”和“三更半夜”的说法。

image.png

  十二时辰表

  日晷的刻度把一天划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代表现在的两小时。日晷上面最小的刻度代表现在的十五分钟,这就是一刻钟的来历。因为日晷在阴天和晚上的时候不好用,所以古人又发明了一个不受天气影响的计时器—漏刻。

  漏壶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据史书记载,周代时期就已经存在漏壶,到春秋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漏壶。初期的漏壶只有一只壶,人们可以方便携带出门,只需在壶中装上一枝有刻度的木箭,然后在壶底上扎个小洞。当水顺着壶小洞流出时,壶中里的水位逐渐下降,木箭就随着水位一起下降。这时只需观察木箭的箭头所指向哪个刻度线,便知道是什么时间了。这种做法又叫做“铜壶滴漏”。这样的方法虽然便捷,但时间的计算不精确,于是后来便有了更高级精确的滴漏法子“莲华漏”,它由三个到五个超大的壶桶相接而成,水会依次顺着每一个壶流下来。

image.png

  漏壶

  漏壶虽然能够不受白天黑夜、晴天雨天的影响,但它的滴水速度确会受温度影响,在夏天和冬天时计时不免有误差。尽管它能够在晴天时用日晷校反,但因为携带巨大的装备不方便,所以古时候还有种更简单的计时方法就是燃香。

image.png

  比武招亲

  以前古人会在比武招亲或者打擂台时在旁边点燃一炷香,等一炷香燃尽后,一回合就到此结束。还有惩罚人的跪香,即责令犯错的道众手持一炷香点燃,跪在祖师爷面前反省、忏悔自身过错,直到手中的香燃尽,方可起身。

image.png

  一炷香

  一炷香的功夫时间,在我们印象里应该挺长,那么一炷香时间到底是多久呢?一般来说四炷香代表一个时辰。一炷香的时间大约是半个小时,燃香计时是我国传入佛教之后才有的。其实今天很多时间量词都来自佛教用语,比如说一弹指大概是现在的7.2秒,一瞬间约为0.36秒,最快的速度一念间代表0.018秒!

  可见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人计时的方法也越来越方便精确,除了小编介绍的这些计时方法之外,也还有很多代表时间的词语,比如一眨眼、一盏茶等等。这些就等小编下次再来为大家介绍啦~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