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都是自称朕 朱元璋为何不一样
你真的知道朱元璋自称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古代帝王为差别于民众称自己为“朕”,为何唯独朱元璋不这样做?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渊源流长,一代又一代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造就了一个礼仪大邦-中华民族。圣人曾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意思就是虽然周围的蛮夷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君,但他们骄纵蛮狠,不讲礼仪,没有道德;华夏大地的人民即使没有统治者约束,也自有道德规范,懂得谦让,以礼待人。这些不懂礼仪不讲道理的蛮夷国家用强硬而又冷酷的手段野蛮治国,其实他们还处于原始阶段,没有真正解放思想,进化成文明社会。他们的这种野蛮行径注定不会长久,早晚会灭亡的,而华夏民族是个有深厚底蕴、道德规范的民族,将生生不息。事实证明,圣人的话有着高瞻远瞩的眼光,一个民族只有懂得礼仪,讲道理才能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
我国古代民有民法,君有君道,对自己的称呼也有严格的规定。百姓一般都称自己为“吾”或“我”、“鄙人”、“在下”等等,而皇帝一般都称自己为“寡人”或“朕”等。“朕”作为秦始皇以后运用最为广泛最有象征意义的称呼,代表着皇权独一无二的标志,一直到封建社会的倒台,没有皇帝以后才结束。期间,几乎每一任帝王称自己为“朕”,这是君与民的区分,也是封建社会皇权的充分体现。但也有例外,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就不称自己为“朕”,而常常挂在嘴边的是“咱”。这可能跟朱元璋的出身有关。朱元璋从小生活在底层,家里几辈人都是农民,靠出卖苦力过活。别说读书识字了,就连吃饭都成问题,哪会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随心所欲惯了,那些繁文缛节对他来说只是花架子,有无均可。不是说他作为皇帝不注重礼节,而真的是跟他的文化水平、个人修养有关。古代的开国帝王中出身低微,文化水平不高的不在少数,但纵观历史长河,确实没有一个帝王的出身像朱元璋那么低微的。就连同样是白手起家的刘邦也有着富贵的家族背景,至少小时候衣食无忧,也读过书,有着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个人修养。
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当时的首辅宰相李善长曾语重心长地提醒过朱元璋:你现在是皇帝了,皇帝要有皇帝的规范,皇帝的模样,不能那么随意,要注意皇家礼节。可朱元璋只是笑笑,对李善长说以后尽量注意就是了。当然朱元璋也想改变自己,做一个懂礼法有修养的皇帝,他确实也努力过。但一个人的习惯和从小的素质修养是很难说改就能改得了的,更何况像他这么一个从小没有念过书的草根皇帝。他上朝时跟大臣说话讨论问题也都是很随意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随心所欲,没有那么多冠冕堂皇文绉绉的话语,就像平时聊天一样。包括发布公告、颁布圣旨用的也都是大白话,让人很容易理解。其实,这样的皇帝虽然缺乏文化底蕴,也缺失一些礼法章程,但他骨子里流淌的是华夏民族的血液,不缺作为华夏儿女的道德情操和民族情怀,同样值得我们称赞。对大众来说,只要能坚守华夏文明的优良传统,懂得体恤百姓,为民造福,同样是一个好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