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内侍卫负责什么工作 除了保护皇帝还要做什么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的大内侍卫究竟是干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看一看。
曙质绝埃氛,彤庭列禁军。圣颜初对日,龙尾竞缘云。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历史如洪流,在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一个痕迹。在中华大地上,这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可以诉说的宫廷故事。
无论是游龙戏凤般的民间演艺,还是皇家的祸起萧墙,似乎总能找出一段挑动世人神经的故事。
特别是在这几年里,不少的编剧和导演对后宫里的明争暗斗情有独钟,拍摄了大量相关的影视作品。
观众为剧中情结的百转千回是大喊过瘾,对深宫幽怨也是深感叹息,却在这其中忽略了一群人物的存在,他们就是所谓的大内侍卫。
01黄马褂
在大部分的清宫剧中,几乎都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无论什么时候,他们往往跟随在皇帝左右,可以说是寸步不离,但似乎又没什么存在感。
每当皇帝遇到危险的时候,常常就一句台词,“臣等救驾来迟,望皇上恕罪。”然后就走一边去了,几乎对剧情也没什么影响,他们就是人们熟知的大内侍卫。
大内侍卫究竟是干什么的呢?说白了就是皇帝的保镖。平时除了保护皇帝的安全以外,还要负责宿卫、仪仗。
说简单点,就是现在的中央警卫员。别看他们平常没什么存在感,但责任重大,也有着严格的挑选制度、等级森严。毕竟是最容易接近皇上的人,稍有差错那就是弥天大祸,搞不好就会江山动荡,改朝换代。
自从先秦时期就有了专职侍卫的部门,不过各个朝代的称呼也不太一样。
汉朝负责皇城安全和保护皇上的是咱们熟知的羽林军,大唐时期的侍卫俗名又叫金瓜武士,经常出现在一些评书中,宋朝就是都虞侯,到了明朝朱元璋创立了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清初最先沿用的是明朝的制度,后来改名为銮仪卫,再后来就改名侍卫处了。
清朝时期的大内侍卫有着严格的划分,像负责紫禁城内巡夜、站岗的归领侍卫内大臣管理,包括宫廷侍卫的日常训练、考核和升级都是领侍卫内大臣的工作,还有皇帝出行的仪仗也归他。
但真正跟随在皇帝左右的,还有负责乾清门的侍卫,则由皇帝身边的御前大臣统筹管理,只听命于皇帝和御前大臣,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御前侍卫。
明朝之前的侍卫,大部分由一些功勋大臣来管理,人员也基本上由各个部队中挑选。不过,到了清朝却有所不同,清朝的侍卫有着一等、二等、三等和蓝翎侍卫之分。
等级不一样,待遇也不一样,身份也有所不同,一等侍卫是正三品官,职级等同于外任的参将,各省的按察使,但他们都身着黄马褂,佩戴腰刀,佩戴花翎比一般的官员要威风的多。
02出将入相
由于是皇帝的近侍之臣,往往深得皇帝的信任。一旦外放为官那绝对是皇帝的心腹,升迁之路也是顺风顺水。有清一代,从御前侍卫中走出来的高官不在少数,从而进入清廷的核心权力机关。
比如康熙朝的名臣索额图,索额图的哥哥就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的父亲,索额图算是康熙的叔丈人。
康熙八年,索额图从吏部调到皇宫内任一等侍卫,成为康熙皇帝日常的随扈人员,加上又是皇亲,康熙非常的信任他。刚刚进入皇宫,康熙就以下棋的名义与索额图合谋破坏了除鳌拜的计划,索额图也是因此步步高升,时人称他为索相。
再有就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曹寅的母亲是康熙幼年时的保姆,曹寅得以进宫成为康熙的伴读。曹寅自幼跟随康熙读书,练就了文武双全的本领,在16岁的那年就被康熙安排进了銮仪卫,担任二等御前侍卫的职务,后来被外放江宁织造。
康熙六次南巡,五次是曹寅奉旨接驾,康熙四次住在他的家中,可见康熙对曹寅信任有加。后来曹寅在江宁织造局的任上是亏空严重,康熙也是一再宽宥,曹家得以主持制造局六十多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名叫《御前四宝》的电视剧,其中有一个角色名叫纳兰容若。纳兰容若本名纳兰性德,是康熙朝名臣明珠的公子。
纳兰性德也是自幼文武双修,二十二岁那年考中进士,深得康熙喜欢。康熙就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任三等侍卫,不久之后便被提拔为一等,只不过纳兰性德命不好,不到三十岁就因病去世了。
另外还有三个人不得不提一下,一个就是经常出现在清宫剧中的傅恒,还有福康安。这两个人也是最先被乾隆选为侍卫,而后又被外放,从此是平步青云,节节高升,都做到了封疆大吏。
另外还有一个名头更响的,就是清朝第一大贪和珅。和珅幼年丧父,小时候过的日子可不怎么样,原本想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之路,可他真不是个学习的材料。
后来和珅承袭了父亲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才以文生员的身份得了个三等侍卫的工作。就因为读过几天书,应对了乾隆说出的一句论语,就被提拔为了乾清门侍卫,这才得以步步高升,到了权倾一时,一人之下的风光人生。
03出身非凡
其实从上面几个人的履历也能看出,清朝的大内侍卫出身都不简单。大内侍卫的选拔,一般只有三个来源。第一个就是皇帝直接封赏的,像傅恒、福康安都是这种,第二种就是从上三旗子弟中挑选的。
上三旗也就是正黄、镶黄和正白。清中前期的满人侍卫,要么是从军中挑选出来的,功夫都不错,要么是功勋大臣的子弟。
这些人都是些武把式,功夫都不弱,而且会有统一的考核,只有骑射、功夫都过关的才能进宫担任侍卫。
而御前侍卫,基本上是由侍卫处提名,皇帝亲自挑选,都是些得力干将,心腹之人。但到了晚清,八旗子弟中吃喝嫖赌的不少,还习武练功的不多,这时候选上来的侍卫基本上也就是充个门面,吓唬人的。
第三个来源,才是侍卫中的扛把子,实力的担当。影视剧中那些功夫高深、武功莫测的大概也都是这些人。这些人都是武进士出身,一般武状元赐一等侍卫,榜眼和探花封二等。二甲的武进士封三等侍卫,三甲的充任蓝翎侍卫。
比如顺治朝的于国柱,官至台州副将,康熙朝的张文焕两度担任云贵总督。乾隆朝的李国梁官至直隶提督,河南巩义至今还保留着武状元牛凤山的状元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