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的乐毅,为什么始终没能灭掉齐国?

  乐毅,战国后期杰出军事家、战略家,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时候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齐湣王时期,齐国实力达到历史巅峰,南方重丘打败楚国,西方观津战胜魏赵联军,北方消灭中山国。

  之后联合韩、魏两国征伐秦国,围困函谷关整整三年,最终攻陷险关,秦国不得不割土认输。

  《史记》有记载,“二十六年,齐与韩、魏共攻秦,至函谷军焉。”

  公元前286年,宋国内部发生动乱,齐国正急于扩张实力,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于是联手赵、魏一同出兵。

  战事进展得相当顺利,仅仅三年时间,被誉为“战国第八雄”的宋国就被灭亡了。

  可是在瓜分蛋糕时分利不均,齐国凭着强横的实力,吞并了大部分的果实,引起其他诸侯国的强烈不满。

  在燕昭王的串联下,燕、秦、赵、韩、魏组成五国联军讨伐齐国,这便是历史上的“五国伐齐”。

  战事一开始,齐国便丢失七十多座城池,仅仅只剩下即墨、莒两城。

  让人奇怪的是,在随后的五年时间,燕国统帅乐毅始终没能灭掉齐国,这是为什么呢?

image.png

  首先,作为联军统帅的乐毅,他没有采用传统打法,而是运用“闪电战”。

  这种战术让燕国迅速占据七十多座城池,但任何事有利有弊,它也存在不少缺陷。

  一是守城问题,得到城池后需要戍守和安抚百姓,就算给每座城派的人不多,总共下来也不是小数目,这对燕国来说不那么简单。

  二是后勤问题,攻下的城池越多,战线的纵深就越长,从燕国到齐国的后勤补给就更吃力,对于经济孱弱的燕国来说,显然经受不起。

  其次,齐国从姜子牙开始就重视经济,何况地处东夷,很少发生战事,人口一直处于诸侯国前列。

  五国伐齐虽然是“闪电战”,但是战争并非突然,齐国也做了一些准备,转移不少财产。

  更关键的是,齐国有五座都城,即墨和莒城便是其中两个,它有大量的常住人口和充足的战备物质。

  要不然,田单也不可能短时间集中一千头牛,战国中期,耕牛虽然不再是稀缺的生产力,但也没到普及的地步,由此可见齐国根基之雄厚。

image.png

  再次,燕、秦、赵、韩、魏五国联手伐齐,但并不表示他们铁板一块。

  战国时代,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齐国固然强大,不联手压制不行,如果燕国吞灭齐国,齐国虽然没了,但是会出现一个比齐国更强大的燕国,这不是其他诸国愿意看到的。

  对于诸国来说,齐国和燕国双双存在,而且都变成弱国才是最理想的结果。

  所以,如果乐毅真能灭掉齐国,诸国也会在关键时刻出手阻止。

  最后,乐毅在燕国的地位发生剧变,燕昭王时期颇受信任,担任五国联军的统帅,全权负责攻占齐国的事宜,但是到了燕惠王时期,拥兵在外受到猜忌。

  乐毅很矛盾,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继续打下去,就算灭了齐国,自己也极有可能因为功高震主而不得善终。

  而且,戍守即墨和莒两座城池的将领并非庸庸之辈,而是战国名将田单。

  在这种情况下,乐毅打不下齐国也容易理解,数年后,乐毅的遭遇验证了这一点。

image.png

  除了以上四点,乐毅的性格也可能有影响。

  当时,乐毅的仁义传遍天下,围困莒、即墨五年没有攻下来,可能是不忍加害城中百姓,所以迟迟没有发动屠城战争。

  只要再给数年时间,乐毅会兵不血刃地消化掉齐国其他地区,可惜燕惠王把这手好牌打坏了。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并不只是表示乐毅有破齐的大功,而是其仁义的人品。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