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列举了袁绍的十大罪状,分别是什么罪?
公孙瓒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为了强调自己所进行战争的正义性,战前对对手进行政治上的攻击是一种常用的手段,比方说刘邦就列举了项羽的十条罪状。公孙瓒和袁绍交战,也上书朝廷,列举了袁绍的十条罪状,那么,公孙瓒列举袁绍的这些罪状有事实依据吗?
公孙瓒因为抵抗北部乌桓有功,被任命为奋武将军,封蓟侯,受大司马刘虞节制。汉献帝想摆脱董卓东归,正好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就派刘和去联络刘虞向西来接应。刘和先到了袁术这儿,袁术有自己的打算,就把刘和扣留,让他给刘虞写了一封信,说等刘虞的兵到了,和自己的兵一道行动。刘虞得到了这封书信,就派了数千骑兵给刘和。公孙瓒知道袁术有野心,就劝刘虞让他不要派兵,刘虞不同意。公孙瓒害怕袁术知道了对自己怨恨,也派遣自己的堂弟公孙越带着一千骑兵前去,同时暗中让袁术扣押刘和,夺了他的数千骑兵。袁术派遣公孙越跟随自己的部将孙坚,孙坚当时驻扎在阳城和董卓军对阵。袁绍想夺取阳城,就派部将周昂(一说为周昕)前去攻打。交战过程中,公孙越被流矢所中阵亡。公孙瓒愤怒地说:“我弟弟的死,罪魁祸首是袁绍。”于是公孙瓒出兵磐河,准备报复袁绍。出兵的同时,公孙瓒给皇帝上疏,列举了袁绍十大罪状:
其一,袁绍当年任职司隶,正值国家多灾多难,太后摄政,何进辅政。袁绍不能够提出正确建议,纠正错误,而是专门进谗献媚,招来不轨之人,疑误社稷,致使丁原焚烧孟津,董卓成为混乱之源头。其二,董卓违背礼制,把皇帝当做人质。在这种情况下,袁绍不能出主意想办法为君父排忧解难,而是不顾臣子的节操传统,自己逃亡流窜。这种行为违背臣子使命,背离主人。其三,袁绍作为勃海太守,本应当攻打董卓,但他却选择出外招兵买马,不告诉父老兄弟,致使太傅(袁隗)满门被杀,不仁不孝。其四,袁绍兴兵两年,从来不体恤国家艰难,只顾封官,树立自己的亲信,囤积大量的粮食物资不是为了救难济困,盘剥百姓没完没了,百姓怨声载道。其五,逼迫韩馥,窃取了冀州,还私自刻制官印,任命官员,对下行文总是称谓诏书。看袁绍的行事方式和王莽没有两样,这样下去必将作乱。其六,袁绍让人观察天象,给这个人大量的财物贿赂,和他一道进食,约定日期攻取郡县。这难道是大臣该有的行为吗?其七,袁绍与故虎牙都尉刘勋共同招兵建军,刘勋降服了张杨有大功,仍然效命朝廷,然而却因小事对刘勋加以迫害。袁绍就是这种没有信用的奸佞邪恶无道之人。其八,袁绍杀了上谷太守高焉和故甘陵相姚贡,只因为他贪得无厌,向这两人索要钱财,二人没有满足袁绍的要求。其九,袁绍的母亲不过是一个侍女奴婢,地位卑微,袁绍也是卑贱之人,这样的人本不应该担当重任,更不应该被封爵。袁绍不知进退,有辱袁氏宗族名誉。其十,长沙太守孙坚,曾经领豫州刺史,他驱逐董卓,祭扫陵墓宗庙,忠心王室,有很大的功勋。袁绍却让无功之人窃取他的职位,断绝孙坚的粮食供给。导致他不能继续进攻董卓,使董卓继续为害。
这十条罪状,有没有事实依据呢?应该说有的与袁绍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责任者,比如说何进董卓之事,让袁绍负责有点儿过于苛责。有些是诸侯们都这样做,袁绍也不例外,比如说招兵买马,据众占地,任命官吏。至于诸侯们相互征伐,不为己用者必处之,更是比比皆是。有说道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袁绍以皇帝的礼制做事,行文用诏书和观天象等;二是袁绍的出身问题。其实,当时势力比较大的诸侯都想当皇帝,只是很多人没有显露而已。袁绍曾经让耿苞散布代汉言论,他做出僭越违制的事儿一点都意外。看看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可见袁绍这样做是有点儿太过着急。封建社会有一种宗法制度,嫡庶有别,子以母贵,袁绍如果确实是侍女所生,这身份被人拿来攻击也是有原因的。不过,此事还存在着一定的疑点。有一种说法是袁绍过继给了伯父袁成,这样袁绍就成为了袁成的正式继承人,这在家族关系中袁绍就是嫡长子,身份仍然显贵。这就像曹操的父亲曹嵩,你可以看不起他是个养子,但你能妨碍人家继承父爵吗?曹丕当皇帝后,不是一样将其追尊为太皇帝吗?更何况有一种说法,袁绍就是袁成所生。不管怎么说,公孙瓒这纯粹是人身攻击。
当年楚汉之争,刘邦列举了项羽十条罪状,其中有一条是项羽挖了始皇帝的陵墓,而实际上秦始皇的墓并没有被盗掘。刘邦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在古时候社会,盗坟掘墓是人所不齿的。可见,为了攻击对手,有些人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公孙瓒给袁绍所列罪状也是这样,有依据的不用说,只要是有那么一点可以瓜连上的,公孙瓒是一定不会放过的。还有一个问题,所列罪状正好是十条,是不是也会让人感觉有凑数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