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下令修了什么长城?主要修建了三段长城
高洋下令修了哪些长城?北齐长城主要修建了三段,共修筑了六次。北齐所筑长城规模之大,仅次于秦、汉长城。
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历史背景
公元550年鲜卑化的汉人高洋像他的父亲高欢一样当上了东魏的相国,受封齐王。是年高洋废东魏孝静帝,推翻东魏,自己即皇帝位,建国号齐。称齐文宣帝,改元天保,首都依然定在邺(今河北临津西南)。后代史学家为区别南方萧道成废南朝刘宋所建的齐朝,称之为北齐,也叫高齐。
北齐王朝建立后,承东魏疆土,领有今洛阳以东的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和辽宁、内蒙各一部。南邻梁朝(公元557年梁亡后为陈),西接西魏(公元556年西魏亡原为北周),东滨渤海,北与柔然、契丹、突厥、库莫奚毗邻。
他一方面在政治上采取措施,严禁贪污,制定齐律,建立州郡,稳定内部;另一方面,为了巩固防务,首先进行军队整顿,为了加强对游牧民族及对西魏(后来是北周)的防御,在其立国的27年中,连年出击北方强敌柔然、突厥、契丹,取得节节胜利。在出击北方强敌柔然、突厥、契丹的同时,为了巩固北方边防和防御西部的北周,曾先后在北部和西部多次修筑过长城。北齐所筑长城规模之大,稍次于秦长城。
三段长城
北齐为防御突厥、柔然、契丹和北周,先后一共修筑了三道长城。
西河总秦戍抵海的长城
总秦戍在今大同市西北、内蒙古清水河县界,海指今山海关附近的渤
海。这道长城东起山海关一带,西过河北迁西县喜峰口、密云县古北口,直抵赤城独石口。由赤城西到兴和县的一段,当系修葺北魏旧城,再从兴和经凉城县杀虎口,而达清水河县境,全长三千多里。这道长城跨有河北、内蒙古两个省区,始建於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又曾重修夏口(今居庸关南口)至恒州(即北魏平城,今大同市)的一段。
称为“重城”的长城
这段长城先后分工段施工。西段即从黄栌岭北到社平戍的长城。黄栌
岭位於今山西汾阳县西北六十馀里处,社平戍在今山西朔县西南,这段长城约四百馀里,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兴修。
中段即从库洛拔东至乌纥的长城。库洛拔在朔县与偏关之间,乌纥戍则位於灵邱县平型关东北。长城从朔县之西趋向东南,经宁武、代县之北、浑源之南而达灵邱。这一段长城大致同北魏的”畿上塞围”重合,长约四百馀里,天保八年(公元557年)兴修。
西段即从乌纥戍至居庸关的一段,则沿袭北魏”畿上塞围”的旧基,从今平型关一带斜向东北,经涞源、蔚县之间,抵居庸关与天保六年所修筑的外长城衔接,大约兴筑於天统元年(公元565年)。
第三条长城
这条长城的北端起於山西五台县与河北阜平县之间的长城岭,沿晋冀交界地带南去,逾滹沱河,抵娘子关而止。大致呈南北走向,长二百馀里,河清二年(公元563年)修筑,以防北周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