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写诗拍朱元璋马屁,最后却被处死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来复原本是个读书人,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为躲避元末战乱,才出家做了和尚。因才华过人,善于作诗,加之来复出家后,留下长长的髯须(来复髯甚长,后为僧而髯如故),容易引人注目,所以在民间颇有名气。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仰慕高僧来复的盛名,征召他入朝为官。来复无须还俗,可以以僧人的身份做官。这似乎与佛教的宗旨相违背,但在朱元璋的强权下,和尚做官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大明朝廷有不少和尚官员。

  来复起初欣然前往,本以为凭自己的才华,能得到朱元璋的重用,但万万没想到,朱元璋只让他担任七品给事中。来复自视颇高,认为七品官无法匹配其才华,于是想辞官而去。

  然而,在朱元璋时期,辞官是件危险系数极高的事情,容易被朱元璋误解为拒绝与朝廷合作,来复只好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心愿:挂冠赢得赋闲居,听雨罗浮老故庐。夜滴梧桐灯尽后,晓临荷芰酒醒初。

  如来复所愿,这首诗很快便传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知道,来复这是想告诉他,与其不受重用,不如辞官继续当和尚。朱元璋心怀不满,但表面上还是装作很大气的样子,召见来复,问:“你想做和尚,朕不拦你,能否给朕说说,你都做了和尚,为何还留着那把长胡子?”

  来复以诗句相答:“削发除烦恼,留须表丈夫。”意思是说,剃发是为消除烦恼,但留下胡须,是为表面我是个男子汉。

  朱元璋见来复的回答很诚恳,挑不出任何毛病,一时不好如何发作,只得遵守承诺让来复辞官。不过,朱元璋还是对来复暗中衔恨。

  因出身贫寒,朱元璋的内心非常敏感,总担心读书人瞧不起他。因此,他把任何读书人的拒绝做官,都当作不认可大明朝廷,其归根结底就是不认可他。所以,他认为自己必须通过暴力立威,杀一儆百,让天下读书人害怕自己,不敢违拗自己的旨意。否则,如果天下读书人都因此不做官,大明朝廷势必难以运转。

  来复居然公然向朱元璋辞官,敏感的朱元璋认为,必须让来复得到应有的惩罚,否则朝中官员必将纷纷效仿来复。于是,来复辞官后,朱元璋再次征召来复入宫,在宫中设宴款待来复。

  显然,这是一场鸿门宴。

  来复吃了朱元璋赏赐的饭食后,作诗谢恩,写了一首这样的诗: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盏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乍一看,这是一首马屁诗。仔细一看,这确实是在拍朱元璋的马屁。所谓“自惭无德诵陶唐”,意思是说,惭愧自己是个无德之人,不配称颂唐尧般伟大的君主,把朱元璋比作唐尧。

  然而,朱元璋看到这三字后,却勃然大怒:“何物奸僧,敢大胆如此?你简直找死!”那么,朱元璋为何大怒?这三字究竟是什么?

  第一个字是殊,第二三个字是陶唐。第一个字,朱元璋把它拆开来看,分为“歹”和“朱”,朱元璋认为来复暗中骂他是歹人;而第二三个字,陶唐是指尧帝,朱元璋认为来复在讽刺他,根本不配与尧帝相提并论。

  如此曲解诗文,让人难免怀疑,朱元璋是存心找茬。没错,朱元璋就是想以此置于来复死地。结果,来复没有走出宫中。饭后,他盘腿坐在大殿之上,一动不动,就这样猝然圆寂。

  来复怎么可能圆寂得如此巧合?真相极可能是,朱元璋赏赐的饭菜中有毒,来复是中毒而死。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来复没有被朱元璋毒死,而是受胡惟庸案牵连,被朱元璋凌迟处死(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被凌迟,卒年七十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