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贤宦的?

  宦官往往以奸佞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今天我们的主角是一位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宦之一,发迹于武则天时代,一生效忠于唐玄宗,手握大权但却从不阿谀奉承,为人比较圆滑,说话谨慎得体,他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贤宦的呢?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image.png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唐潘州人(今高州市区),是中国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时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当时女皇帝武则天的赏识。在唐玄宗管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宦之一,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一代名宦高力士

  高力士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坎坷,很小的时候便受了极刑成了阉儿,如果没有过人之处肯定不会被武则天赏识,且两次被召入宫中。

  他入宫之后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堪称是宦官中的奇才。后来被唐玄宗重用,步步高升,变得位高权重,在历史的宦官里无人能比,连皇宫贵族都惧怕他三分。

  景龙年间,李隆基在藩国,高力士倾心侍奉,获得李隆基恩宠相待。到唐隆年间(公元710年)因平定韦后之乱有功,晋封为太子太保,李隆基便表奏力士进入太子官署内坊,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内给事。

  李隆基即位后,高力士参与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同正员。开元初年,兼任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

  他非常受唐玄宗器重,每每有人上奏文表的时候,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的话便自行裁决。李隆基常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

  于是,朝中大臣争相巴结高力士,因此,大臣们玩弄权术,这与高力士的举荐有莫大的关系。但高力士办事谨慎小心,无大的过错。所以,他在宫中安然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高力士之所以能够深得唐玄宗厚爱,并非凭着他一味的阿谀奉承,他能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凭借的是一方面他为人比较圆滑,说话比较谨慎得体,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是个人能力很强。

  他善于骑射,能够一发而中、百步穿杨,军中的将士对他无不心服口服,如果不考虑到他是个宦官,的确很有大将风范。因此,高力士也常常能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决策中,并能直接向皇帝谏言。

  高力士曾被加封右监门卫大将军、力士骠骑大将军等有地位的名号,想来也立下不少军功,深受唐玄宗的重用,风光非王侯将相能比。

  作为皇帝身边的人,他忠心耿耿,另一方面,他还促成了皇帝与杨贵妃的不伦之恋,帮助唐玄宗平定韦后和太平公主之乱,对于李隆基整日不理朝政、纵情声色不加以理会,也是凭借这一点让他成为了唐玄宗最信任的人。

  唐肃宗李亨继位后,李隆基当了太上皇,居住在兴庆宫。

  一天,久雨初晴,李隆基到了勤政楼,楼下来往的行人见到了李隆基,流着欢喜的眼泪,高呼万岁,声音惊天动地。

  当时李亨正生病,李辅国上奏,诬陷说:“这都是九仙媛、高力士、陈玄礼搞的阴谋。”于是他私自下诏,将太上皇迁到西内(唐太极宫称西内)。

  护送太上皇的人,只配了二三十个老弱者,到了交叉路口,四面八方却都有执刀的卫士,他们都听从李辅国的命令。

  看到这种情况,李隆基很吃惊,好几次掉下马来。高力士看情况不对,骑马来到李辅国面前说:“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辅国你也是老臣了,怎么敢如此无礼,你给我下马!”

  李辅国赶紧下了马,高力士宣了李隆基的旨意:“将士们应该忠于职守。”于是,李辅国命令士兵把刀放回刀鞘内齐声喊:“太上皇万福!”,纷纷向李隆基叩拜。

  高力士又说:“李辅国来牵马。”李辅国赶紧穿上靴子,和兵士们一齐护送太上皇平安到了西内。李辅国领众人退出后,李隆基哭着拉住了高力士的手说:“多亏你!要不然,我已成刀下鬼了。”

  不过这下可得罪了李辅国,不久李辅国下的假诏书把九仙媛、高力士、陈玄礼等人,都流放到瘴气多的黔中道。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三月,高力士遇大赦天下而回归,到郎州,碰到流放之人谈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经驾崩。高力士北望号啕痛哭,吐血而死……

image.png

  纵观高力士的一生,他在历史上的功和过都很少惹人争议,可以算是古时候为数不多的宦官贤臣之一。他深知伴君如伴虎,为保全自身,他所作的一些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结起来,他言事有个特点:“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所以,其实早在安史之乱之前,玄宗逐渐沉迷声色,又昏庸任用奸邪之人,作为皇帝信任的他,不单单伺候皇帝和贵妃的起居,更重要的是多次警示忠告唐玄宗应提防安禄山拥兵自重,劝玄宗收回边事大权,可见高力士对唐玄宗的忠心耿耿。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