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斌的儿子高朴贪污,傅恒是如何为其求情的?

  傅恒是清朝时期的名将,也是乾隆帝的小舅子,颇受器重。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傅恒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众所周知,傅恒的著名,政治贡献先于儿女妻妾那些故事。这点,有很多古人并非如此。

  傅恒是武将,更是乾隆最信任的人之一,忠臣常有,能干的忠臣不常有,而他是能干的忠臣小舅子。

  从乾隆角度,傅恒是亲近的人,从傅恒来看,他特能理解皇帝想什么。

  今天就讲件他的小事。

  一个王朝的弯弯绕,远远多于一个家庭,文官武将 派系党争 都需要皇帝去权衡。有时候功臣犯了错,皇帝不惩反奖 这是权衡;有时候功臣犯了错,皇帝杀他全家,还是权衡。

  乾隆年间,就有这么一个功臣:高斌。

  高斌的发迹,其实与雍正有很大关系。雍正几乎是清代最谨慎的帝王了,因为来自于皇室内部 敌人太多。胤禩夺嫡时结交了一批党羽,哪一个都是祖上有光的,所以胤禛登基以来,尽可能做到亲力亲为,因为这样更放心。

image.png

  体现之一是,国家军政大事,都是皇帝拍板。那时候开始,有了中央集权的顶峰机构,军机处。体现之二,一些关键职位的官吏任用,最好是自己提拔。

  高斌本身是汉人,家族一直在内务府做仆人,受到提拔之前,只是一个小小的主事。这就满足了雍正对忠臣的所有期待:没有其他人支撑,权力只来源于皇帝授予。

  雍正元年开始,高斌陆陆续续接触着国家最重要的职位:苏州制造,广东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河南布政使,直隶总督,河道总督……

  这足迹,放到今天相当于巡回在江南一带做各个省的省长,相当厉害。

  这里还有个小细节不容易被发现,顺治年间,将全国最富裕的一个省“江南省”拆分为二,到了乾隆时,就成了安徽省与江苏省。拆分的原因,一方面是均衡经济贡献,再者就是为了国家稳定考虑。那么 高斌辗转该地,地位之高,是能够想见的。

image.png

  为了让高斌在地方做的安心,雍正朝提拔他的女儿高氏做弘历的侧福晋;乾隆朝,又封其为贵妃。

  是的,这个贵妃,就是《延禧攻略》里嚣张跋扈的高氏。

  高斌奏折里提到“皇上超拔我女儿”,诚然有谦虚因素,但也能看出来,确实待遇出格好。

  家族骤然升起,却没能酝酿出培养后代的底蕴。高斌虽然善终,他的儿子 孙子都不得好死。原因并不是被人残害,而是自己走上歪路。

  儿子高恒,官职是盐运使,本来是个肥差,可是偏偏仗着门第贪污巨额财产。

  孙子高朴,没有及时纠正父亲的错误,反而跟着一起贪污贿赂,只能说,家庭教育就没做好。

  事发的那年,乾隆尚精力旺盛,尽管将党羽连根拔起整个朝廷都会震一震,但他还折腾的动。

  说实在的,抓起这些人多少有点怵头,乾隆既无法抚平心中震怒,又念及外戚世家无从下手。就在将杀不杀之际,

  傅恒出来补刀了。

image.png

  史书记载:

  乾隆想要杀他们,傅恒从容地求情“看在高贵妃的面子上饶了他吧!”

  皇帝听后,竟然更加生气了,说了一句“如果你犯罪,我也要看在皇后面子上放过你吗?”

  傅恒无语。

  随后,将高朴推出去斩了。

  熟悉古时候官场沟通的朋友应该都明白,他说了这句话,未必真的表达这个意思,目的总是在乎于皇帝怎么听。

  傅恒的一席话,可以做两种理解:

  1.真的是在求情,毕竟同僚,自己又在现场,于情于理,说一句好话都是本分。

  2.高家堕落的源头是因为外戚加权了身份,这时提醒皇帝,高朴的姑姑正是贵妃,无异于火上浇油。古籍中“从容”二字似乎更符合这个语境。

  而无论如何,在乾隆这里,一顿求情是真的适得其反了。

  从寒门(相对的)捞人,有好有坏。好处是这些人总能极尽全力去发挥自己的热量,比起树大根深的权贵,更心无旁骛,有很多人喜欢这么做,曹魏改革人才选拔制度、隋唐时期科举盛行、李治时期长孙家几乎消灭殆尽,随后,国家就总能体现更大的爆发力。坏处却也很明显,因为崛起过快,根基来不及培养,一次打击,有可能就此没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