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吴起义的背景是什么?盖吴起义有什么影响?

盖吴起义的背景是什么?盖吴起义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盖吴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代于北魏发生的一场民变事件,由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持续至翌年(446年)八月,领袖是卢水胡人盖吴。事件以北魏成功镇压告终。

背景

卢水胡本是一支聚居于河西张掖卢水一带的杂胡,昔日隶属于匈奴,后来除张掖外也发展出北地、杏城等聚居地,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卢水胡领袖沮渠蒙逊更建立起北凉政权。不过,随着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扩张,有部分卢水胡向北魏归降,而北凉亦终在太建五年(439年)遭北魏攻灭,北魏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南朝宋对峙。不过,诸胡于西北反抗北魏统治的起事亦时有发生,不过都很快被北魏平灭。

经过

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当时北魏民间有“代魏者吴”的谣言流传,盖吴遂于杏城(今陕西省黄陵县侯庄乡故城村)聚众反魏,当地诸胡皆响应之下很快就聚集了十多万人,盖吴又遣使向南朝宋表达归附之意。十月,北魏长安镇副将拓跋纥领兵攻盖吴,但兵败身死,这更加为盖吴增加声势,很多民众都南渡渭河,逃到南山避乱。魏太武帝拓跋焘又征发高平敕勒部的骑兵开赴长安(今西安),并命令将军叔孙拔统领并、秦、雍三州兵马屯于渭水之北,共同抵御盖吴的叛军。十一月,盖吴派遣部落帅白广平进攻新平郡(治今陕西彬县),聚居在安定郡诸胡群起响应,更将汧城守将杀害。盖吴乘势进攻李闰堡,又分兵攻打临晋(今陕西大荔东南)以东,但是为北魏将领章直的部队击败,三万多人在黄河中溺死。盖吴又西向长安发展,在渭北被驻渭北的叔孙拔部队击败,又有三万多人战死。当时居于河东郡的蜀人薛永宗早已因秦州刺史周观治理失当而聚众对抗北魏,知盖吴起兵后主动与盖吴通好,接受其官位和称号永宗更袭击闻喜(今山西闻喜),闻喜令因当地无武备而大感恐惧,但裴骏率领当地地主武装抵抗,永宗被逼撤走。周观此时亦出讨永宗,但为永宗所败。。

太武帝面对诸军屡败,遂再作部署,命薛拔纠合宗族百姓,列营于黄河沿岸,阻断盖吴和薛永宗两部通讯往来之路;又使殿中尚书拓跋处真与尚书慕容嵩率二万骑兵攻薛永宗,殿中尚书乙拔率领三万骑兵攻打盖吴,西平公寇提率领一万骑兵攻打白广平,自己更自平城西巡。声势浩大的盖吴则自称天台王,下设文武百官。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正月,太武帝兵临东雍州,两日后即进围薛永宗营垒。面对薛永宗出战,太武帝听从崔浩所言,出军将永宗击败,诸军于是乘机进击,永宗部众溃败,宗族们都在汾水溺死。太武帝后经汾阴核(今山西万荣县西南)西渡黄河,不过当时太武帝认为渭北没有粮草补给,所以打算经渭水南岸,缘著渭水西进长安。崔浩建议以轻骑兵速攻盖吴,预计一日内就可走六十里外盖吴的渭北阵地,击破后回长安补给亦只需一日,士马只需捱饿一日,却能一举击败盖吴。不过太武帝没有听从。太武帝到戏水(今陕西临潼县东)时,盖吴知太武帝亲征,于是退入北地山中,大军无法攻击,太武帝亦感后悔,不过太武帝仍在二月到达长安,接着到盩屋(今陕西周至县),诛杀檗耿青、孙温二垒中与盖吴联系者,接着在陈仓(今陕西宝鸡市)诛杀杀害当地守将的散关氐人。另一方面,讨伐盖吴的乙拔在杏城击败盖吴,盖吴被逼抛弃马匹逃走。太武帝亦于四月返回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五月,盖吴再在杏城起兵,自称秦地王,假署山民,声势又起。太武帝派了永昌王拓跋仁及高凉王拓跋那督北道诸军讨伐。八月,盖吴于杏城被拓跋仁等军击败,盖吴两个叔叔被俘,将被押送到平城,但长安镇大将陆俟拒绝,反以赦免二人妻儿利诱他们抓住盖吴,最终二人果真杀了盖吴。盖吴死后,白广平及路那罗等余众都被消灭,盖吴起义至此结束。

影响

太武帝在长安时,有报告长安寺中有弓箭和矛盾等兵器,在此以前信奉道教的崔浩已多次向太武帝非毁佛教,此时太武帝认大怒,认为是僧人和盖吴通谋。抄没一寺后更发现寺庙私藏酿酒器具以及上万件当地官员和富人寄放的物品,甚至有窟室供人行淫。在崔浩加以建言之下,太武帝即下令诛杀长安僧人,毁坏佛像,并以此为例领令全国实行,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中其中一次,对很多佛教建筑造成破坏,亦短暂影响佛教发展。

薛永宗被消灭后,与其同宗的薛安都知道盖吴无法抵抗魏军的进攻,于是自弘农转归南朝宋。宋文帝接到盖吴归附的意愿后虽下诏褒扬,并授予使持节、都督关陇诸军事、安西将军、雍州刺史的职位以及北地郡公的封爵,又送了秦雍二州各郡及诸将官印共121枚让盖吴自行授官,却只下令梁雍二州军队到边界声援,没有其他实质支援。安都入宋后文帝虽应其所愿北还招集义兵,但其时魏军守戍的兵力太多,盖吴起义亦已被平定,无法有成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