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建立前秦后,为什么却自称“王”而不是“帝”呢?
我们都知道秦朝嬴政首次自称为皇帝,此后的封建王朝也将这一称号沿用了下来,那为什么苻坚建立前秦之后,没有使用皇帝这一称号,而是使用“王”的称号呢?
苻坚此人很不寻常,淝水之战只不过是他人生的一个根本转折点,是他从事业顶峰迅速跌落与晚年巨大悲剧的开始。简单地说,苻坚多半生英雄盖世,最后一年多穷途末路。
或许已经有读者注意到苻坚被史学家们称为“前秦主”,而不叫前秦“帝”、前秦“皇”或前秦“王”;为什么叫“前”秦王,它不是比秦始皇还晚么?
这是因为,中国古时候史上叫“秦”的国有好几个。春秋战国时期有建立了几百年的“秦国”,后来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称秦始皇建立秦帝国“秦朝”。而在苻坚于淝水之战中大败后,境内大乱,383年羌人姚苌分裂出去,建的国也叫秦,384年鲜卑人乞伏国仁建的国也叫秦。为了区别,历代史家就叫氐人苻氏的秦国为“前秦”,羌人姚苌的叫“后秦”,鲜卑人乞伏国仁建的叫“西秦”。
中国古时候史上,用同一个字叫国号的现象非常普遍,北朝时期尤其突出。虽然这二百七十二年中建立的国多达二十余个,基本上都是匈奴、鲜卑、羯、氐、羌族所建,但大家都要表示自己才是华夏正宗,都用古时候华夏大地上强国或著名州郡名作为自己的国号。比如叫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就多次被用为国名,先后有鲜卑人建立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北燕五国。匈奴人的前赵和羯人的后赵显然是表示自己乃春秋战国赵的后继者。氐人建立的后凉和鲜卑人建立的南凉则因地处古时候大州凉州之故。这些都反映出各少数民族崇尚华夏,表示自己是华夏正宗的文化心理。
至于为什么叫苻坚为前秦“主”而不叫“帝”或“王”,是因为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在国君名号上用过好几个不同的称谓。前秦是苻坚的祖父蒲洪所建,至苻坚时已经是第四代国君。苻洪原先是东晋的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他见几个汉族、鲜卑族、羌族的军阀都先后称王称帝,自己手下也已经有了几万人马,于是胆子也就大了起来,干脆与晋分裂,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从“大单于”这个尊号中可以明显看出游牧民族的色彩。“三秦”就是指关中一带,可见苻洪当时还比较谨慎,不敢以天下帝王自称。
苻洪死后其子即苻坚的伯父蒲健即位。他显然觉得“三秦王”这个头衔小了点,也不利于自己在三秦以外的地区发展,就自称天王、大单于,立其妻为天王皇后,立儿子为天王皇太子。所以蒲健虽然叫“天王”,实际上就是皇帝。不过蒲健当了一年天王、大单于之后就觉得这两个头衔还不过瘾,干脆就直接当皇帝了,把大单于的称号给了太子。蒲健死后儿子苻生即位为帝。后来苻坚从堂兄苻生手里夺取了皇帝宝座,可是他不称帝,而是叫天王。苻坚尊母亲为皇太后,封妻子为皇后,儿子为皇太子,也不再用大单于这个头衔。所以苻坚这个天王就是皇帝。
由于前秦祖孙三代四人的国君头衔这么变来变去,而且古时候史家认为他们不是正统,所以在称呼上就称苻坚为前秦主或者秦王。如唐房玄龄等撰的《晋书》就把苻坚即位说成是“伪位”,是“僣称大秦天王”(《晋书苻坚载记上》)。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称当了皇帝的苻坚的伯父苻健都和堂兄苻生都是“秦主某”,称同时期的其他国的皇帝也多叫“燕主某”、“赵主某”、“魏主某”,很少称“王”,只有对苻坚格外客气,称“秦王坚”。由此亦可见这位大史学家对苻坚的评价之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