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假的 褒姒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烽火戏诸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是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第一次写到,这个故事也是我们好多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之一,每次回忆起这个故事,总会为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和褒姒的祸国倾城而叹息感慨。然而,史书上说的是真的吗?可信的又有多少呢?
褒姒表示很冤枉,烽火戏诸侯这就是杜撰的,这个锅我不背,
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烽火真正出现并投入军事使用是在汉朝汉文帝时期。现存的烽火台主要是长城上抵御匈奴入侵的烽火台残留,即后来明代修筑加固的明长城,并非原处的秦长城。而仅存的秦长城遗址也仅是如同土墙一般的矮城墙,没有烽火台。即在秦时就没有烽火台,更不用说在更早的东周末年。既然没有烽火台,那自然就不存在什么烽火戏诸侯这一说了,这个故事只能是司马大人无休止的脑洞产物,并非事实。
司马大人脑洞大的不是一点半点,楚霸王四面楚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乌江自刎,陈胜吴广起义,更有这流传千古的烽火戏诸侯,尽管有些并非严肃点历史,充满了艺术色彩,或许只是因为这样,史记才被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些并不影响司马大人是个伟大的史学家这一点。
史学上关于此典故的争议早就有了。史记版的烽火台明显有所艺术加工,吕氏春秋更记载是击鼓传信。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刘国忠指出,史学界早就对烽火戏诸侯的真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烽火真正出现并投入军事使用是在汉朝汉文帝时期。现存的烽火台主要是长城上抵御匈奴入侵的烽火台残留,即后来明代修筑加固的明长,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此外,关于周幽王的为人,历史上也存在了极大的误解。他亲用的所谓四个小人中,三位是守边大将,抵御外敌,为天子守国门,理当重用。另外一个则是他的亲叔叔,亲近理所当然。清华大学收藏的竹简记载周幽王进攻申国,申国联络犬戎入关,击杀周王。既然是周王出兵,有何须举烽燧呢?由此可见,这个事情不该轻信。而为什么当时申侯放犬戎入关呢?这个就是后宫失火了,是皇后跑回娘家,让天子落了面子,天子生气找事,才有这么一档子。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众诸侯不来保卫王室呢?这其实是周幽王搞改革触动旧贵族利益留下的祸根。新帝登基,理所当然应培育自己的势力,局限于上一辈功臣,只会被架空,纵观中国历史,名将公卿少有善终,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权贵失势,手中又握有领土兵权,理所当然要给天子脸色看,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所谓忠臣当时不来支援的理由了。
总而言之,褒姒表示很冤枉,这个锅我不背!烽火戏诸侯不过是杜撰而来,可怜褒姒为大臣的权力斗争背了几千年黑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