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百家书的秦始皇,接受邹衍的“五德始终”说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始皇焚百家书,为何却接受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众所周知,秦朝以“法”立国,以“法”强国,从而一统天下。秦始皇为了禁止异端思想,曾下令焚烧百家书籍。然而并不是所有非法家的思想理论,都受其排斥。现实中有一种非法家的政治理论,被秦始皇采纳实践了。这种理论,便是战国末期齐国阴阳学派思想家邹衍创造的“五德终始”论。

image.png

上图_ 秦灭六国 示意图

  什么是“五德终始”论?

  所谓“五德”,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的道德与政治属性。五德,起源五行。五行的提法,始于西周初期的《尚书·洪范》。春秋战国时代,五行理论有了很大发展。邹衍在原属于自然物质的五行之上,附加上道德和政治内涵,创造出支持历史发展、王朝更替的“五德终始”理论。

  邹衍认为,人类历史自王朝建立起,一直按照“五德”的顺序在更迭交替。虞舜时代,属土德。夏朝,属木德。殷朝,属金德。周朝属火德。其演化顺序,是按照五行相克的理论推导出来。木克土,所以夏朝取代虞舜。金克木,所以殷朝取代夏朝。火克金,所以周朝取代殷朝。因为水克火,未来取代周朝的王朝,必是水德。五德顺序走完一遍之后,土又再度克水,土德王朝再度建立。这样一个又一个循环反复进行,就是“五德终始”了。

  那么,邹衍为什么要创造“五德终始”论呢?他本意是应合时代发展要求,为新生王朝提供改朝换代的理论支持。

  自周室东迁后,王权衰落,诸侯崛起。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推行扩张兼并政策,蚕食弱小,不断壮大。如此强枝弱本、尾大不掉的趋势发展下去,必然导致周王朝灭亡,催生新王朝。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称西帝,齐湣王称东帝。两国国主野心膨胀,公然无视周王的存在。公元前256年,周王朝正式被秦国灭亡,使得顿时中国陷入“天下无主”的状态。历史的趋势非常明显,未来必将出现一个全新的王朝,取代灭亡了的周王朝统治天下。

  邹衍的人生,恰巧活动在这个“分久必合”的时代。他强烈预感到,未来的新生王朝,急需一种新型的理论,用以解释周王朝的灭亡和自己的兴起。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邹衍糅合了古时候的五行知识和阴阳思想,创造发明出“五德终始”理论。

  实际上,改朝换代的理论,并非邹衍一派独有。传统的儒家理论,也支持朝代更替。《周易》言,“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孟子和荀子,将商纣王斥为“独夫”,认为他罪当其死。这些言论,代表儒家对暴力革命、改朝换代的认可。

  但儒家的革命学说暴露出两个缺点:

  一是它只解释了一个时代改朝换代的问题,没有对有史以来的王朝进行完整解释,不成体系,难称完美;

  二是语言太过直白了,会刺痛统治者的心灵。他们会想:你今天革其他人的命,明天会革我的命;今天骂其他人独夫,明天会骂我独夫。周武王伐商胜利后,蹂躏纣王尸身、砍下脑袋的血腥场景,历经千年,犹然历历在目,令人难以释怀。

  相较而言,“五德终始”论展现出它的优势。它不但对有史以来所有王朝的更迭替代做了全面解释,而且不需用“革命”、“诛杀”、“独夫”等激烈语言进行论证,刺激不到统治者的敏感神经。“五德终始”承认了改朝换代是符合天命的,是必须的。而且确认了,每个新生王朝都有不可置疑的合法性。这对于统治者而言,具有莫大的诱惑性。

image.png

上图_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

  可能邹衍创造这个理论的本初意愿,并不是为秦朝服务,他更希望自己的齐国承担起统一大业的责任。但齐湣王不堪大用,几番折腾,几乎导致国家灭亡。自此以后,齐国统治者就变得胸无大志,饱食终日,安静等待灭亡命运的降临。

  随着秦国统一中原步伐的加速,秦始皇设置博士官,招揽五湖四海的知识分子。邹衍的弟子们,也来到秦国。秦始皇对百家流派的学说嗤之以鼻,唯独对邹衍的“五德终始”论情有独钟。他发现,它不但认可改朝换代行为的正当性,而且确认秦朝取代周朝统治天下,合乎天命规律。虽然秦始皇迷信武力,但改朝换代毕竟是天崩地裂的大事。自己用兵多年,杀人无数,难免贻人口实。拥有这样与法家制度并不冲突的完美理论进行文饰,让百般挑剔的士人们无可置疑,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秦始皇在统一全国的那一年,用“五德终始”的逻辑向全天下阐释了改朝换代的事实。周朝为火德,水克火,所以秦朝为水德,这是天命流转、五德循环的必然。而周室东迁时代,秦文公出猎,于渭水之畔捕获黑龙,被视为预示秦朝必将取代周朝的最重要祥瑞。

  较为尴尬的是,秦始皇自信秦朝要传至千秋万世,与“五德终始”论存在内在矛盾。他只看到“五德终始”确认了秦朝开始的合理性,没有看到它也确认秦朝终结的合理性。五德相代,没有一个王朝能永世长存,秦朝也不例外。秦始皇梦想实现一世、二世直至万世的统治,最终被现实残酷击败。

  现实中,“五德终始”并非只是循环相代的意义,其中每一德,都关联内涵极为丰富的政治措施。诸如秦朝为水德,尚黑色,以十月为岁首,数尚六,音尚大吕,事尚法等等。因为《邹子》失传,现在已经很难阐述它们的详细内容了。纵然如此,它在历史上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后世每一次改朝换代,新生的王朝统治者都拾起“五德终始”理论,推演出本朝的五行属性,由此获得在历史序列中的合理性。

image.png

  《宋书·符瑞志》言:“五德递王,有二家之说。邹衍以相胜立体,刘向以相生为义。”最初的秦和西汉,以五行相克的规律来确定王朝的属性。王莽取代西汉,自认为是通过禅让的和平方式完成的,而不是传统的暴力革命模式。因此,他反其道行之,通过五行相生规律,重新将历代王朝的五行属性排序。西汉为火德,火生土,所以新朝为土德。不同的王朝,对“五德终始”论会有差异解释,有时按相克规律使用,有时按相生规律使用。最后以这种面目示人,须以符合自身利益为前提。

  “五德终始”表面文绉绉,但其潜台词与儒家理论一样,支持暴力,支持诛杀暴君,支持改朝换代。不同的是,它不参与过程,只确定结果。它表面默无声息,但一直潜藏在人们的脑海,支持着两千年来所有王朝兴衰更迭的变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