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之死看似一场意外,可这场意外为何让人难以理解?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费祎是蜀汉重臣,却被降将郭循刺杀,这个事件背后是否另有隐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费祎是诸葛亮的幕僚,为诸葛亮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最大的功绩是调和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使诸葛亮的北伐事业不受影响。在诸葛亮去世后,费祎费尽心机,使蜀军顺利的撤回了汉中,保存了蜀军的主力。虽然费祎在这一过程中,采取的手段不太光彩,先是出卖魏延,后是出卖杨仪,让他们双双毙命。但是,费祎对蜀汉顺利的进行权力交替,还是立下了大功的。
一、费祎之死。
在蒋琬接管诸葛亮的权力后,费祎的职位也水涨船高。到了蒋琬死后,费祎又接替了蒋琬的职务,接管了蜀汉的政权。在费祎任职期间,他秉承诸葛亮的遗志,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继续积蓄国力。对外则采取防御的战略方针,保证国家的安全。尤其是在兴势之战中,他和王平积极配合,打退了曹爽的十几万大军的攻伐,使得曹魏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史书称是关中为之虚耗。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对蜀汉功勋卓著的高官,在大庭广众,满朝文武的众目睽睽之下,被人给刺杀了。这个刺杀事件,是三国时期绝无仅有的事件。同时,这个事件也迷雾重重,引起了人们无限的猜疑。
其实,这个事件的过程比较简单。那就是在蜀汉延熙十六年的岁首大会上,费祎和大家一起饮酒作乐。就在酒酣眼热之时,时任左将军的郭循突然手持利刃刺杀了费祎。据后来郭循的供述,他本来是想刺杀后主刘禅的,只是因为刘禅的护卫森严,没有机会下手,才改变目标刺杀了费祎。
二、郭循刺杀费祎事件的疑点。
这件事看似简单,可是仔细分析起来,就能够感觉到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件刺杀事件实在蹊跷,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从各个方面来看,郭循刺杀费祎的动机都难以成立。
首先是郭循的自身因素。郭循是魏国的降将,他在曹魏仅仅是一个基层军官,而到了蜀汉后,很快职位就提升到了左将军。这要远远超过了他在曹魏所能够达到的地位。在蜀汉对他如此重用的情况下,从他个人的前途来看,郭循是没有必要去行刺刘禅、费祎的。
其次是郭循刺杀刘禅、费祎要达到的目的。而且从当时的历史记载来看,郭循和曹魏也没有什么联系。他死后,曹魏过了很久才得知这件事,甚至连郭循的名字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郭循刺杀刘禅、费祎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刺杀了刘禅、费祎,最大的效果就是造成蜀汉的动乱,配合曹魏的进攻。可是,郭循根本就跟曹魏没有联系,那就谈不上配合了。在此情况下,蜀汉无非再更换个执政者,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动荡。郭循的刺杀行动,从这方面来看,是根本没有什么意义的。
最后是郭循刺杀刘禅、费祎的后果。我们可以从郭循刺杀的对象来看,他如果是心怀故国,想要为曹魏立功,恰恰不能采取的手段就是刺杀这两个人。大家都知道刘禅是一个庸碌的君主,如果郭循刺杀了他,时候换上一位年轻有为的君主,蜀汉反倒会强盛起来。那么,就可能不会出现日后蜀汉投降的那一幕了。
而刺杀费祎则更没有道理。费祎是严格执行诸葛亮休养生息的政策的。在他的执政生涯里,费祎从来没有主动攻击曹魏的念头。即便是在兴势之战取胜之后,费祎率领的得胜之师,面对大败后空虚的关中,也根本没有进军。费祎率领蜀军撤回汉中,使得曹魏得以养精蓄锐,摆脱了困境。
由于魏强蜀弱,费祎执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质上是慢性自杀。费祎执政的时间越久,对曹魏越有利。可是郭循刺杀了费祎,等于打断了这个政策,这对曹魏来说,实质上是不利的。所以说,郭循刺杀费祎实际上对曹魏造成了危害。
那么,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郭循刺杀刘禅、费祎是一件地地道道的蠢行。只要有一定头脑的人,都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可是,在历史上,这件事却真实的发生了。那么,在这件事背后,可能会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吗?
三、谁是郭循背后可能的指使者。
如果郭循刺杀费祎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受人指使的话,那么从现代犯罪学的角度来看,从这件事里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嫌疑人。这样一看,姜维就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
这是因为姜维在费祎的手下备受压制,虽然他的军事才能是蜀汉首屈一指的,可是费祎就是不让他大举北伐。费祎认为姜维的能力不足,每当姜维想要大举北伐的时候,费祎就裁撤姜维的人马,最多只给他万人而已。这使得姜维壮志难酬,眼看岁月蹉跎,怎么能不心怀怨恨呢?
当费祎被郭循刺杀以后,姜维终于等来了他梦寐以求的时代。他开始执掌蜀汉的军权,施展他平生的抱负。他多次发动对曹魏的攻伐,给曹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姜维也因战功升迁为蜀汉的大将军,牢牢掌控着蜀汉的军权。刘禅也对他十分倚靠,君臣之间也相处和睦。直到姜维战死时,还在一心一意的扶保着刘禅的江山。
我们再看郭循的来历,就会更加加大姜维是指使者的嫌疑。这是因为郭循正是姜维的同乡,而且是姜维的俘虏。正是姜维将郭循带回了蜀汉,并予以重用。在加上历史上记载,姜维其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我们就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郭循正是姜维培养的一名死士,他的作用就是刺杀费祎,为姜维执掌军权开路。
这是因为,费祎执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和姜维的北伐方针背道而驰。如果费祎继续掌权,姜维的北伐目标就遥遥无期。为了建立自己的功名,姜维指使郭循去刺杀费祎是十分可能的。不过,除了姜维,是否还有其他的势力也参与其中呢?
四、刺杀费祎真正可能的指使者。
如果说姜维因为和费祎的政见不和,就派人刺杀费祎,这个理由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如果真正的细品起来,总还觉得哪里似乎还有疏漏。这是因为,如果是姜维指使郭循刺杀费祎,这样一件重大的事件,蜀汉要追究起来,姜维作为郭循的引荐人,肯定会受到一定的牵连的。至少为了避嫌,也不会对姜维过于迅速的提拔重用。
可是,我们看历史记载,姜维不但没有受到一点牵连,还马上就掌握了蜀汉的军权,发动了北伐。从这一方面来看,费祎之死就更透着诡异了。那么,让我们再深看一步,除了姜维,谁也获得了收益呢?
如果再深究下来,我们就可以惊奇的发现,这个人居然是刘禅。因为费祎之死,使得蜀汉从诸葛亮起建立的幕府制度土崩瓦解。姜维得到了军权,而行政权却回到了刘禅的手中。刘禅苦熬几十年,终于得到了亲政的机会。可以说,费祎之死,使得刘禅和姜维两人皆大欢喜。在此之后的姜维北伐中,如果没有刘禅的支持,他是不可能发动的。
费祎之死其实是有预兆的。当时的张就看出费祎对新降附的人十分轻信,就给费祎写信发出了警告。可是费祎没有听从,最终死在降人郭循的刀下。我们可以想到,连这样的人都能够看到的事情,别人自然也能够看到。张嶷的警告也应该不是空穴来风,是看到了一些对费祎极端危险不利的事物。
如果说,刘禅参与了这个事件,指示姜维采取了这个行动,一切疑问就能够得到解答了。费祎之死,其实是他极力维持的幕府制度造成的。这个制度,已经让刘禅忍无可忍,而且也感到了对自己地位的极大威胁。因此,刘禅才会利用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姜维除掉费祎,破坏了这个制度。
在诸葛亮建立的这个幕府制度下,刘禅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摆设。费祎在掌握权力后,他的所作所为与前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身处汉中,朝廷中的事务都要先咨询他的意见,才能够实行。他身兼大将军、录尚书事、益州刺史,将蜀汉的军政地方大权都掌握在手中,就这样还不满足,还想当宰相。因为看相的说成都没有宰相的位置,就北屯汉寿,这明着就是跟刘禅要权。刘禅只得在第二年,让费祎开府,延续了诸葛亮的幕府制度。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费祎开府的第二年就死于非命了。那么,费祎为何非要开府,延续幕府制度呢?其实,他对姜维说的那句话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也可能是姜维动了杀心的原因。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倖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费祎这句话看似冠冕堂皇,实际上是彻底毁灭了姜维的北伐希望。费祎在这段话里,已经对姜维的才干做了评价,认为他根本不可能完成北伐的任务。自己守护着蜀汉,就是等待将来有能够完成北伐任务的人出现,好把权力交给他。不过,费祎明确的告诉姜维,这个人不会是你,也就是费祎的接班人不可能是姜维。
费祎在这里,显露了他在政治上的稚嫩。当年的诸葛亮可不会像他那样,明明白白告诉魏延,我不会让你接班北伐。姜维是经历过诸葛亮之死的人,魏延的榜样就在眼前。如果费祎一死,自己很可能就会落得个魏延的下场。于是,姜维动了杀心。
至于说,费祎心目中将来的接班人是谁,这就不好说了。不过从他和蒋琬多年对幕府制度的守护,到诸葛亮死时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以及后来一心要剥夺姜维军权,杀掉黄皓的诸葛瞻父子,也许能够看到一丝端倪。
结语:
费祎之死看似一场意外,可是这场意外又实在让人难以理解。郭循刺杀费祎的动机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这背后应该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费祎死后,他刻意维持的幕府制度彻底破产。姜维得到了军权,刘禅得到了政权,君臣两人合力发动了对曹魏的攻伐。虽然由于双方国力相差悬殊,北伐未能成功,但是,刘禅和姜维也无愧于刘备的遗志,虽败犹荣。
如果让费祎的统治继续下去,蜀汉的政局不知道会走向何处。不但姜维肯定会遭到魏延的下场,刘禅也将会永远不可能收回权力。如果说郭循刺杀费祎是受人指使的话,倍感危险的刘禅和姜维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