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制有很多缺陷,为什么朱元璋还用藩王制呢?
分封制度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今其存者,无数十焉”,商周时期依旧如此,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以郡县制替代分封制。等到刘邦建立汉朝,又大封诸王,“众建侯王,侯食专城”。——《左传》《史记》
分封制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那朱元璋为何还是分封诸王呢?
虽然分封制缺陷明显,但是优势也很明显。秦朝内无骨肉根本之辅,外无藩翼之卫,若非如此,秦朝也不会二世而亡,所以刘邦才重新分封,魏文帝对总是防备过重,毫不放权,以致司马篡位宗室只能够束手就擒。唐宋囚宗室于阁,唐朝藩镇割据,诸王却有封号而无国邑,毫无作为。宋时金兵南下,若无赵构宋朝就要亡国了。所以分封制度的优势就在于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抗风险能力比较强。
朱元璋不认为七国之乱是因为分封制
朱元璋虽然小时候没读过书,但是之后一直都很刻苦的学习,他对于历史也是很了解的。汉朝七国之乱虽然对汉朝的打击很大,但是朱元璋却不认为这是分封制的原因。
有一天太子教导诸王及太子,朱元璋就去看看自己的儿子们学的怎么样。朱元璋问太子:今天讲的什么内容啊?
对曰:《汉书》七国叛汉之事。
朱元璋又问:你觉得谁对谁错?
对曰:曲在七国也
上曰:“此讲官偏说耳。景帝及为帝,听晁错之说,黜削诸侯。七国之变,实由于此。
若为诸子讲此,则当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抚百姓,为国家藩辅,以无挠天下公法。如此,
则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为诸子者知夹辅王室,尽君臣之义。”——《明太祖实录》
虽然大多数人认为,汉朝七国之乱是七国的错,不因该不尊天子,但是却朱元璋认为如果皇帝对九族和睦,那么七国就不会叛乱,这一切只是因为景帝错听晁错的话而已。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分封诸王,他讲这番话的时候尚在洪武元年,因此朱元璋分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他看到叶伯巨的《奉诏陈言疏》反对分封的时候非常生气,认为他是离间皇家骨肉亲情。
当然朱元璋也是时常教导太子对于宗室应该优待,因此朱标对于自己的弟弟们也是很好。比如“晋王多不法,太子力救得免”,这也是朱元璋看重朱标的地方,老朱重亲情,定然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们争那个座位,都是朕的儿子,大家都有的吃。——《明史》
分封制符合明初的政治形势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了,但是海晏未平。元末时,负责剿灭农民起义的主力军其实汉族豪强武装,还有那些心向元朝的遗民遗老,明朝建立时这些地方不安稳因素依旧存在。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此时在四川的夏国还没有被消灭。
明朝建都南京,但主要的军事防御区却在北方。从东北到西北、北元、东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帝国对明朝虎视眈眈,朱元璋虽然有迁都之考量最后也都放弃了,而南京“去边塞六七千里,元裔时出没塞下”,所以分封诸王“御外侮以藩帝室”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故命并边诸王得专制国中,拥三护卫重兵,遣将征诸路兵”。并称“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明史纪事本末》《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也知道分封有一定缺陷,但是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们在教导下能够很好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比如他对秦王说:“今尔固其国者,当敬天地在心,藩辅帝室,允执厥中,其思予创业之难,尚慎戒哉”。——《明太祖实录》
事实上通过分封确实巩固了明王朝对北方的统治,如燕王朱棣就屡立战功。大败奈尔不花,使之归降明朝,朱元璋因此赞赏燕王道:“肃清沙漠者,燕王也”。朱元璋不可能亲自领兵,在外大将节制十万兵马太祖岂能放心?所以让自己的儿子带兵朱元璋是很安心的。——《明太祖实录》
明朝分封与前朝不同
朱元璋虽然相信自己的儿子,但是也是要防止藩王窥探御宝,因此和汉朝封国不同,朱元璋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变。
藩王皆有三卫,藩王米禄由朝廷供给。这就是和汉朝不同的地方,以前的分封是封国,藩王的支出由藩王自己收取,而明朝藩王的分封是食邑,给你一部分土地,然后再由朝廷补贴一部分,所以明朝藩王对于地方上的影响就没那么大了。
而且藩王在战时虽有领兵,调兵之权,但是也有限制。凡朝廷调兵,须有御宝文书与王,并有御宝文书与守镇官。守镇官既得御宝文书,又得王令旨,方许发兵。如果没有朝廷文书的话那么藩王只能够指挥的动自己的三卫,各地镇守他是没有权力调遣的。——《皇明祖训》
藩王的三卫正常来说只有一万六千人,在北方的宁王、燕王等人数要多的多,但是并不足以对抗中央朝廷。朱元璋觉得朝廷只要限制三卫人数不要太多,粮饷由朝廷供应,那么藩王就不可能能够对抗中央,他还害怕帝王欺负宗室呢。朱元璋要求日后帝王“知敦睦九族,隆亲亲之恩”以使“宗社永有盘石之安,亲藩同享无疆之福”,朱元璋觉得这个制度很好,以后老朱家的人掌握天下,兄友弟恭,传万世万代。——《皇明祖训》《明太祖实录》
结语:
朱元璋认为七国之乱是因为景帝轻信晁错这等小人罢了,若兄友弟恭,皇帝优待宗室,藩王上尊天子,下辅百姓就不会有什么事情。朱元璋面对外部困境,又相信自己的后代,所以实行分封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还说了“朝有奸恶逆臣,统领镇兵讨伐之”,但是想想若是藩王进了京城讨伐逆贼,然后再退回封地,于是皇帝嘉奖,海晏清平,想想就不可能。——《明史》
朱元璋的问题在于他自己非常注重亲情以为自己的后代也将是如此,没想到他死后朱允炆就削藩,甚至逼死自己好几个叔叔,于是朱棣靖难,朱元璋所有的幻想都被无情打破。皇帝“敦睦九族”,藩王“夹辅帝室”只是朱元璋《皇明祖训》上的黑字,也只是几个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