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睢是睚眦必报的人吗?他其实是以德报德、以怨报怨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范睢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范睢,魏国人,字叔,故人称范叔(有占人便宜之嫌)。范睢是战国后期秦国重要的宰相之一,他主张远攻近交,使秦国一步步蚕食诸国,成就帝业!但后人评价他为人仅有四个字“睚眦必报”,认为范睢是真小人,固以此嘲讽范睢。实际上,范睢是真小人或者真君子,我认为还是有待商榷的,不妨各读者自行判断,我在此依据范睢前半生遭遇留下我的想法。
《史书》载:“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由于范睢出身布衣,没有办法筹集足够的活动资金,便从事于魏大夫须贾门下。由此可见,范睢属于“千里马未遇伯乐”,故郁郁不得志,想改庭换面追随识货的明主是这一类人的普遍心态。
公元前278年,范睢以须贾门客的身份,随须贾一同出使齐国。须贾被齐襄王吓到唯唯诺诺,范睢凭借其口才将齐襄王辩到哑口无言。事后,齐襄王以黄金、美食招待他,想要使范睢留在齐国,为他所用。
范睢“睢辞谢不敢受。”什么原因我们无法得知,但范睢确实拒绝了这条阳光大道。本以为忠心于魏国的范睢,却因此受到了须贾的猜忌。须贾“心怒睢”,嫉妒范睢抢了自己的风头,等到回到楚国时,便“以告魏相”。
须贾诬告魏相范睢通敌,“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魏国丞相魏齐不分青红皂白,便令左右近臣用板子、荆条抽打范睢,打得范睢胁折齿断。范睢当场便昏死过去,这还不算完,魏齐又派人用席子随意将范睢包裹下,扔在了厕所里。之后又令宴饮喝醉了的宾客,轮番往范睢身上撒尿。
我想这与韩信所受“胯下之辱”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范睢所受之辱,可谓是“奇耻大辱”。范睢身为七尺男儿,受此大辱安有不报之理?自古以来“有仇不报非君子”,范睢立誓报仇,且是在自己走投无路、穷困潦倒时发誓报仇,而他欲报复的对象是魏国宰相,这一行为不是疯子就是天才,从而更说明了范睢是有真才实学、坚韧且要强的人。
范睢在魏国下人郑安平与秦国特使王稽的帮助下,从魏国逃往秦国。可秦昭襄王嬴稷武功赫赫,不屑与辩士往来,将范睢安排至客舍,每日只安排上简单且粗劣的饭食。就这样,范睢苦苦等待秦王接见时长达一年之久。
公元前271年,范睢终于等来了机会:穰侯担任了秦国将军,他又要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的纲寿,想借此扩大他的陶邑封地。
针对这一情况,范睢洋洋洒洒千余字,一字一句皆以臣子忠诚于君王角度出发,最终打动了秦昭襄王,范睢得到了一飞冲天的机会。“乃拜范睢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睢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嬴稷拜范睢为客卿,共谋兵事,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邢丘。
范睢一天比一天得到秦昭王信任,公元前266年,嬴稷废太后,把穰侯、高陵君以及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国都,任命范睢为相国。范睢建议“远交近攻”,欲攻伐韩魏。魏王听到秦国即将向东攻打韩、魏两国的消息,便派须贾出使秦国。
范雎为人“每饭之德必赏,眦睚之怨必报”,是谓有恩必报,有仇必报;以恩报恩,以怨抱怨。是孔子所提倡的君子之道。当他听说曾侮辱他、诬陷他的须贾将来秦国,所以自导自演一出报仇好戏。
范雎“敝衣间步之邸”,身穿破布烂衫抵达须贾房间,见到了须贾。一番漫谈后,须贾将自己一件丝质长袍送给了范睢,正是因为这件衣服,改变了须贾的命运。范睢说:“你之所以能不被处死,是因为从今天你赠我一件粗丝袍看还有点老朋友的依恋之情,所以给你一条生路,放了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但胸中压抑了多年的怒火岂有不发泄的道理?在须贾辞别之前,范雎“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范睢在他面前放了一槽草豆掺拌的饲料,又命令两个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像马一样喂他吃饲料。
但魏齐就没有如此好运了,在秦昭襄王嬴稷的威逼利诱下,魏齐被逼走投无路,最终刎颈自杀,为范睢解了心头之恨!同时也收服了范睢之心,使得范睢为嬴稷肝脑涂地,成为嬴稷最忠诚的臣子。
“有仇不报非君子”,更何况范睢受此大辱?孔子有云:“以德报怨,为什么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范睢正是将如此一真理贯彻实行,可以说是真君子,而并且人们误解的“睚眦必报”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