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董诸侯们为何在形势大好之下,不愿意对董卓乘胜追击?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讨董联军面对有利形势,为何却放弃了追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董卓死后,他的旧部对长安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在长安城破之时,王允对吕布嘱托,让他与关东豪杰们联合,重新扶保汉献帝。可是王允就没有想一想,当初董卓撤往长安的时候,关东豪杰们都不愿意追击,现在怎么可能扶保汉献帝。那么,当初这些反董诸侯们为什么在形势大好的状况下,不愿意对董卓乘胜追击呢?

  一、董卓的实力依然强大。

  由于董卓把持朝廷,倒行逆施,造成天下怨声载道。因此反董联军建立的时候,一时间声势大震,拥有十几万人马。天下大部分有实力的诸侯,要么参加讨伐董卓,要么袖手旁观,保持中立。这使得董卓的势力被压缩在洛阳一带,战略形势十分不利。

  在经过几次作战后,董卓感觉形势上一直处于被动。虽然联军没有攻破他的主要防线,可是处于四面楚歌的状态下,很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前景。董卓的主要根据地在雍凉一带,于是他产生了放弃洛阳,迁都长安的打算。

image.png

  这是因为长安位于关中平原,东有崤函之险,西有自己的起家之地,战略形势要比洛阳好得多。因此董卓在大肆劫掠之后,放火烧毁洛阳,将汉献帝的朝廷和百姓迁往关中。在得知董卓撤退后,联军中只有曹操率军进行了追击,其他诸侯都按兵不动,坐视董卓的离去。

  诸侯们不去追击董卓,最大的原因是董卓的实力依然十分强大,他们对追击董卓没有胜算。董卓的手下以凉州和并州的精锐组成,还合编了大部分中央禁军的精锐。这批军队以骑兵为主,还拥有像吕布这样的一流猛将。可以说,董卓的军队战斗力不比诸侯联军弱。

  由于董卓的撤退是主动撤退,并不是在遭受了致命打击后的溃逃,因此他的军队实力尚在。曹操不忿诸侯们的消极应付,主动率领自己的部下进行了追击,结果在荥阳被董卓的后卫部队打得大败,自己也险遭不测。从这场战斗,我们也可以看到董卓军队的战斗力之强。

  二、保存实力是诸侯共同的目的。

  在董卓撤军的时候,如果联军全军进行追击的话,对董卓的形势确实不利。因为董卓要护送汉献帝的朝廷,还有押送上百万的洛阳百姓。在面对讨董联军的追击时,会陷入十分复杂的局面。稍有应对失误,董卓军队就可能一败涂地。

image.png

  为了对付讨董联军的追击,董卓安排了徐荣进行断后。徐荣精心准备,打败了追来的曹操。但是曹操的部下数量不多,被优势兵力的董卓军击败,并不能说明徐荣能够顺利击败十几万讨董联军。如果讨董联军全军压上,徐荣军很可能凶多吉少。

  曹操在退回位于酸枣的联军大营时,看到天天置酒高会,不图进取的联军将士时,他感到无比的痛心。他为诸侯们进行了一番谋划,大意是兵分三路,分别从北、中、南三路进逼关中。在和董卓军接触后不与其交锋,坚守不战。这样,讨董联军就发挥自己兵多粮足的优势,把董卓军队拖垮。

  但是诸侯们都不听从曹操的建议,随后不久联军就解散了,各个诸侯都率领自己的军队回到自己的领地。诸侯们不去追击董卓,表面上是董卓的实力尚存,没有胜算。而本质上的原因是如果追击董卓会进行激烈的战斗,会消耗各自的实力。各个诸侯都为了保存实力,不愿意再为消灭董卓做出自己的牺牲。

  三、诸侯们急于瓜分关东的地盘。

  诸侯们保全自己的实力,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打算。那就是在那个变革的时代,要求每一个人做出的抉择。东汉末年经过党锢之祸、黄巾之乱和董卓乱政,已经走向了衰亡。诸侯们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起兵反董,内心却各怀鬼胎,有着各自的打算。

  当时的诸侯们内心都很清楚,汉室已经不可复兴,但是对于历史下一步的走向又有着各自的判断。比如曹操还希望能够匡扶汉室,袁氏兄弟则已经有了取代汉室之心。至于其他的诸侯,有的是随波逐流,有的是拥兵自保。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自己实力的基础之上。

  在董卓迁都关中的时候,整个汉献帝的朝廷已经失去了号令天下的能力。汉献帝对朝廷的影响,只能依附在董卓的势力之上,范围不出潼关。这样,整个关东地区就变成了无政府的状态。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成为关东诸侯们眼中的成熟的果实,引发了他们的争夺。

image.png

  在讨董战争初期,为了共同的利益,诸侯们尚且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对敌。但是如今董卓已经龟缩在关中一隅,对关东已经失去了威胁。那么接下来,诸侯们必然要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去争夺地盘。所以大家都不肯再把实力消耗到追击董卓上去,而是准备投入下一步争夺胜利果实。

  在董卓撤军后,各个诸侯就开始了分裂。大家都匆忙赶回领地,去扩张自己的势力。袁绍就是在这个时候,与曹操进行了著名的谈话,来讨论下一步的方略。袁绍与曹操是少年时的好友,一直想要收服曹操为己用。

  袁绍用半威胁的语气对曹操说,自己要先统一黄河以北地区,然后再率领北方的优势兵力,向南争夺天下。曹操看穿了袁绍的用心,不卑不亢地回答说,自己运用才能来抵抗,定然能够阻挡。袁绍还不死心,他派人劝说曹操,还在与曹操相会时,拿着一方玉印,向曹操示意,曹操都不予理睬。

  从这些事件来看,作为联军盟主的袁绍,早就心怀异心。他为了争夺天下,自然不会去痛打董卓这条落水狗。而其他的诸侯们也不是傻子,也看穿了袁绍的居心。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他们也照样学样,对追击董卓毫不上心了。不久之后联军就解散了,随后整个关东就陷入了混战状态。在残酷的战争中,百姓惨遭涂炭,满目疮痍。

  结语:

  讨董联军在初期的战争中占据了优势,迫使董卓撤往关中。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如果讨董联军的十几万大军能够团结一致,对董卓军队进行追击,很可能会给董卓军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就在此时,除了曹操之外,其他诸侯都停止了战斗行动,放任董卓联军安然撤往关中。

  这是因为董卓的军队实力尚存,如果对它进行追击,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而这种代价是诸侯们不愿意付出的。董卓胁迫汉献帝的朝廷龟缩关中,整个关东成为了诸侯们争夺的战场。为了保存实力,为下一步的生存和发展打算,诸侯们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追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