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了楚国“吴起变法”的吴起,他都有什么经历?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对于战国七雄来说,为了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纷纷变法图强。其中,就秦国来说,自商鞅变法后完成蜕变,成为战国中期之后最强大的诸侯国。
至于长平之战前后的赵国,在整体实力也是不输秦国,这要归功于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当然,就本文所要说的楚国,在整个战国乃至于春秋时期,都是第一档次的诸侯国。即便到了战国末期,秦国还需要60万大军才能消灭楚国。那么,问题来了,秦国有商鞅变法,赵国有胡服骑射,那么楚国的变法叫什么呢?
一
首先,就楚国来说,在战国时期推行了“吴起变法”。吴起变法,指在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在位时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进行的一场变法运动。从时间上来看,吴起变法要晚于李悝变法,不过,吴起变法的时间,却要早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吴起一开始在鲁国为将,后来投奔到了魏国。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城。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吴起在魏国受到了重用,成为魏国压制秦国的一员大将。公元前387年,魏武侯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至灵丘(山东省滕县东)。但是,魏武侯在位时,吴起没能成为魏国相国,因为仕途上的不顺,乃至于遭到同僚的排挤,吴起最终离开魏国,投奔楚国。
二
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对于楚国来说,令尹就相当于百官之首的丞相。因此,吴起刚来楚国一年就升为丞相,这凸显出楚悼王对于吴起的信任。当然,这也是因为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楚国虽然疆域辽阔,却在和周边大国的较量中经常失利存在一定的关系。换而言之,楚悼王急于变法图强,自然对吴起这样的人才破格提拔了。
因为楚悼王的信任和支持,吴起得以在楚国推行了“吴起变法”。对于吴起变法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就第一个点来说,就是将楚国的律令公开出来,让楚国的官吏、百姓都能了解和明白,这成为吴起变法得以推行的重要基础。同样的道理,对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来说,也非常重视律令在变法中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
就第二点来说,吴起要求取消楚国贵族的俸禄和待遇,将楚国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鼓励这些人上战场立战功或者到边远地区开垦荒地。虽然这有助于增强楚国将士的战斗力,增加楚国的粮食赋税,但是,这也让吴起彻底得罪了楚国贵族,为吴起的被杀埋下了伏笔。就第三点来说,则是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吏,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吴起曾经在魏国训练了一支精锐的魏武卒,但是,魏武卒的打造和维持,需要充足的财富支持,这也是吴起选择削减官吏俸禄的重要原因。
至于第四点来说,则是建设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等。由此,在笔者看来,和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等,吴起变法也是一场比较全面和彻底的变法。并且,从结果上来看,这也是楚国国力增强的重要一步。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
四
最后,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以西)。此战,楚国不仅击败了魏国,还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都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的联系。不过,在吴起得胜归来时,楚悼王却突然去世了。因为失去了楚悼王的支持,吴起被楚国贵族杀害。楚悼王去世后,即位的楚悼王以伤害楚悼王的尸身之罪来收捕作乱楚国贵族七十余家,并将这些人全部杀死。而这些正是在吴起料想之中的,故《吕氏春秋》的作者认为,这是“吴起之智”(吕氏春秋·贵卒》)。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吴起被杀了,但是,楚悼王之后的楚肃王、楚宣王,却没有完全废除吴起变法的内容,这从他们对待楚国贵族的态度,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经过楚肃王、楚宣王时期的积累,楚威王在位时,楚国展现出自己强盛的一面。楚威王熊商(?―公元前329年),芈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军伐齐,与齐将申缚战于泗水,进围徐州,大败申缚。在此之后,楚威王又重创越国,将楚国的势力扩张到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楚威王的声望,显赫一时。总的来说,吴起变法成为楚国在战国时期走向强盛的关键。只是,和商鞅一样,在楚国推动变法的吴起,也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这无疑是让人感到遗憾和唏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