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荣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

  尔朱荣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河阴之变是北魏历史上最为悲惨的时刻之一,也是北魏朝廷崩溃的开始。当时由于胡太后与孝明帝元诩争权,使得军阀尔朱荣与北魏朝廷矛盾重重。胡太后毒杀元诩之后,先拥立元诩女儿为太子即位,后又改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为帝。胡太后的操作直接激怒了尔朱荣,尔朱荣便拥立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元子攸称帝,率领大军杀向洛阳。胡太后派李神轨统军抵挡,然而朝廷军队未战先溃。于是尔朱荣杀入洛阳,处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让元子攸登基即位。然后他借河阴祭祀之机,聚集朝廷百官,屠杀王公大臣,史称河阴之变。

  这场变故可以说是北魏历史上最为悲惨的时刻,对北魏朝廷也是毁灭性的打击。据《北史》、《魏书》记载有一千三百多人被杀,《资治通鉴》记载被杀者有两千多人。当时北魏朝廷的王公大臣中,上至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下至正居丧在家的黄门郎王遵业兄弟,包括皇帝元子攸的兄弟,不分良奸,全部杀个精光。可以说在这场大屠杀中,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以来建立的鲜卑贵族和汉族门阀士族都被尔朱荣屠杀殆尽。被杀的都是北魏的政治精英,范围波及整个国家上下,朝廷损失非常惨重。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与北魏朝廷、皇室、鲜卑贵族和汉族门阀士族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可以说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此时他的部下高欢劝他顺势登基称帝,可遭到了另一位将领贺拔岳的反对。双方争执非常激烈,最后尔朱荣采取了北方少数民族传统的铸造金人占卜吉凶的办法。由于四次铸造金人都以失败而告终,尔朱荣认为称帝时机未到,便放弃了称帝的打算,继续以元子攸为傀儡皇帝,自己把持北魏朝政,将朝廷中的官员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然后他率军回到晋阳,遥控北魏朝廷的军政事务。

  在这场事关北魏生死存亡的政治动荡中,尔朱荣在河阴之变中屠杀王宫大臣后,却又选择与北魏朝廷和解,继续拥立元子攸为皇帝,让很多后世的历史爱好者们不解。很多人认为这是尔朱荣一生最大的失误,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后来被元子攸诱杀的结局。对于尔朱荣放弃称帝的原因,历史上众说纷纭,其中被主流历史观所采纳的便是所谓铸造金人失败而不利于称帝的说法。可是从尔朱荣一生的行为方式来看,他本来就是野心勃勃桀骜不驯的军阀,因为巫师的占卜而放弃称帝的欲望,着显然与他的性格和行为不合的。

image.png

  结合当时的史料分析可以看出,铸造金人占卜很可能是尔朱荣做戏的结果,目的是给自己放弃称帝找台阶下。他真正放弃称帝的原因并非巫师占卜,而是北魏所在的国家形势不利于称帝,他属下的部分军队也不支持称帝,所以才迫不得已的放弃了这个打算。从这个角度看,河阴之变和放弃称帝都不是尔朱荣的决策失误,而是他没有办法的选择。如果他不这样选择,他根本无法控制北魏朝廷,政治上和军事上都会走入穷途。下面本文就当时尔朱荣所处的形势,以及他做出这个决策的想法,做出简要的分析。

  尔朱荣是羯族人的分支,祖上是随着五胡乱华的风潮南下进入中原王朝的。他们祖上也曾阔过,与建立后赵的石勒、石虎等羯族皇室有所关系。在发迹之前,尔朱荣的家族是羯族分支的小酋长,管辖着北秀容一带地区。在北魏宣武帝元恪去世后,孝明帝元诩即位,皇太后胡氏临朝称制。由于胡太后乱政的结果,使得北魏国力陷入日衰的境地,各地也爆发了大量的农民起义,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六镇起义。六镇起义的爆发让北魏陷入了乱局之中,朝廷军队无力镇压,便使得各地北方少数民族酋长的军队在战争中崛起。

  尔朱荣在围剿六镇起义军的战争中取得了极大的功勋,一步步的走上了军阀的道路。由于朝廷军队在镇压起义军中屡战屡败,而尔朱荣又屡战屡胜,所以北魏朝廷给他步步升官,让他管理了黄河以北广大的地区。尔朱荣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元诩作为侧妃,加深和北魏皇室之间的关系。由于胡太后和元诩争权,元诩秘密调尔朱荣到洛阳夺取皇权。在尔朱荣还没到达洛阳时,元诩已经被胡太后毒杀,于是引发了尔朱荣率军队杀入洛阳的事情。当时尔朱荣虽然在洛阳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和权势,但在实力上却是不足以控制整个北魏的。

  本来尔朱荣所在的部落就不是大族,部落的人口和军队都非常有限。他起兵配合朝廷围剿六镇起义时只有数千人,后来发展壮大也就一万余人,杀向洛阳的最多也就两万出头。北魏朝廷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军队腐化,士卒士气低沉,没有战斗力,才在对六镇起义军的战斗中节节败退。而尔朱荣的军队都是部族精锐,虽然少但是战斗力和士气都很高,也忠于他本人,所以才能对六镇起义军造成巨大的杀伤。可这样的军队再精锐也不过两万人,要控制北魏的数千里土地,就这点人手是远远不够的。

  北魏自拓跋宏迁都以来就模仿汉族建立了门阀政治制度,国家实际上是被宗族、鲜卑贵族门阀和汉族士族共同掌管。胡太后乱政的本质是胡太后与朝廷的门阀士族联合架空皇帝,攫取国家资源,控制朝廷政权的形式。尔朱荣杀入洛阳,处死了胡太后和幼帝元钊,实际上就已经和洛阳的门阀贵族撕破了脸。他要在洛阳立足,掌控北魏的国家政权,自然不能把这些对头留着。当然他也可以选择退回道晋阳,放弃对洛阳朝廷的控制,将朝政大权还给洛阳的门阀贵族。以尔朱荣的野心,他最终选择了第一种方式,于是才有了河阴之变。

  羯族当时已经式微,本来与鲜卑贵族和汉族门阀的矛盾都大,而且是经常受到压迫的存在。他们甚至连像六镇那样发动起义都不敢,更不要说和鲜卑贵族、汉族门阀正面对抗了。好不容易出了尔朱荣这个军事天才,才有了打入洛阳的机会,自然不会选择白白的退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即便当时尔朱荣退一步,不选择河阴之变,其实洛阳的门阀贵族也不会善罢甘休。因此从尔朱荣打入洛阳开始,就决定了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河阴之变的发生不能避免。因为只有屠杀了鲜卑贵族和汉族门阀的王公贵族,尔朱荣才能完整掌控北魏朝廷。

  但在大屠杀并掌控北魏朝廷后,对于称帝与否却在尔朱荣的军队中形成了对立。这其中根本原因还是尔朱荣的军队不够多,战斗力不够强大。当时在北魏大部分地区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尤其是六镇起义的葛荣一支,拥兵达到三十万人,号称百万大军。而各地的少数民族部落也以剿灭起义军为由拥兵自立,出现了国家分裂和藩镇割据的先兆。以尔朱荣的区区两万人马称帝,不但震慑不了这些地方势力,还极有可能引起国家崩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尔朱荣将会被指为乱臣贼子,面对群起而攻之,这不是他一个小小部落酋长能应对的。

  如果北魏皇帝还在,各地的军队虽然貌合神离,但都还遵循北魏统治的原则,不会对洛阳轻举妄动。如果北魏皇帝不在了,那就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乱世,而剿灭尔朱荣便成了最为合理合法的事情。洛阳的王公贵族被尔朱荣诛灭了,但各大家族在洛阳之外还有庞大的势力。一旦尔朱荣称帝,他们顺理成章的起兵攻打洛阳,尔朱荣将面临四面楚歌的危局。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尔朱荣部下很多都反对称帝,甚至包括尔朱荣的弟弟尔朱世隆。在称帝将面临危局,可能引发国家崩溃的前提下,尔朱荣只能暂时保留北魏的统治秩序。

  从历史经验来看,尔朱荣的选择是正确的,他采取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只要他能打着朝廷的名义逐个解决各方的起义军和反叛势力,再找机会除掉反对的门阀士族和鲜卑贵族,便能够积蓄足够的力量,登基称帝就顺理成章了。然而他没有曹操那么幸运,没能躲过对方的算计和刺杀,最终死于傀儡皇帝元子攸之手。尔朱荣的死也引发了尔朱荣家族和部落对北魏朝廷和皇室的反扑,再一次推动了北魏的分裂和灭亡。站在天下大势的角度看,北魏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有没有尔朱荣只是灭亡的方式不同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