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为什么会颁布剃发令,只因被一个小人挑唆

  一个明朝叛将馊主意引发的血案:清军入关大屠杀之江阴八十一日和嘉定三屠 。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头发的战争

  多尔衮之所以颁布剃发令,是被一个小人挑唆的结果。这个小人,叫作孙之獬。

image.png

  孙之獬,山东淄川县(今属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此人是天启年间进士,进入朝廷后,立刻拜了魏忠贤的码头,成了阉党成员。

  崇祯登基后,清除阉党,就把孙之獬轰出了朝廷,永世不再录用。结果,明朝不录用孙之獬,孙之獬却拜了清朝的码头,重新当官。

  当时,大清入关后,孙之獬立刻投降清朝,清朝封了他一个礼部侍郎的官职。为了让清朝重视自己,孙之獬走了一个奇招,他主动剃发,以表忠心。有一天,孙之獬剃了一个金钱马尾辫,穿着一身满服,就这样上朝了,他希望博得一个满堂彩,得到多尔衮的注意。然而,可惜的是,孙之獬打错了如意算盘。满堂彩,是没有的;满堂倒喝彩,倒是不缺。

  原来,当时汉官还可以穿着明朝装束上殿。结果,汉官看见这么一个背叛祖先的家伙后,全都愤怒不止,把孙之獬打了出去,轰到满官阵营。而满洲人也不接受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家伙,他们也对孙之獬拳脚相加,把他轰走了。

  孙之獬成为朝廷的一个笑柄,恼羞成怒的孙之獬索性上奏朝廷,要求在全国内剃发,让所有汉人跟自己一个样子。

  当然,这种报私仇的话,孙之獬是不能说的。他上奏的话,可是非常有“道理”的——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就是这几句话,打动了多尔衮。

  对呀,我征服了汉民族,却保留了汉民族的发饰,甚至最终融入了汉民族中。那么,我到底是征服了中国?还是中国征服了我?

  于是,多尔衮颁布了剃发令。他要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成为中国的统治者。那么,历史的真相,真是这样吗?也对,也不对。诚然,孙之獬的这番话,确实说到了多尔衮的心坎里。然而,没有这番话,多尔衮也会让中原百姓剃头。

  毕竟,多尔衮一直想让汉人剃发,跟父亲努尔哈赤、兄长皇太极一样,多尔衮从没有改过初衷,他就是要汉人剃发、易服,跟自己“一模一样”。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多尔衮进入北京城后,就颁布了剃发令,要求北京城内所有居民“剃发迎降”。

  多尔衮还三令五申,要北京城内的官吏军民“皆著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还下令“三日内官民尽剃”。

  结果,多尔衮颁布了这条政策后,汉族人民严重抵制,京城官员、士大夫、百姓们“纷纷南下”。一时间,大清民心尽失,各地叛乱不断。

image.png

  最终,在汉族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多尔衮被迫让步。

  多尔衮昭告天下,说我之所以让你们剃头,是为了“以别顺逆”。如今,你们都反对剃头,那就取消这个命令吧。从此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不再强迫你们剃发了。

  然而,事实证明,多尔衮颁布的这个命令,只是形势所迫,并非出自他的本心。这个人骨子里还是要汉人剃头发的,只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地统治大家。

  而这个孙之獬,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罢了。没有他,多尔衮也会颁布剃发令,让大家剃头。

  至此,下定决心后,多尔衮以“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为名,强行让百姓剃头。他认为:“若不画一,终属二心,不几同异国之人乎?”

  为了不剃头,南方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大规模的起义。这些起义中,最著名的就是那“江阴八十一日”和“嘉定三屠”。

  江阴八十一日

  所谓的江阴八十一日,是江阴百姓为了抵制清朝的剃发令,在阎应元领导下进行的一场反清斗争,因为前后长达八十一天之久,所以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

  1645年夏天,清朝发布的剃发令传到已经投降的江阴城。本来,南明灭亡后,江阴百姓已经投降了清朝,大家都准备当顺民了。结果,得知要剃头后,江阴百姓彻底怒了,大家拒绝剃头,并一致决定“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也”。

  看见百姓如此不合作,江阴城的官员大怒,他们就颁布了一张告示,强行要求百姓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看见这两句话后,负责抄写的书吏竟然怒了。他把笔一扔,大喊一句:“就死也罢!”随后,辞职回家了。

  书吏的这种举动,深深鼓舞了百姓。于是,百姓们“鼎沸”了起来,誓死不剃头。看见百姓如此不合作后,江阴官员大吃一惊,就秘信告之常州府,请他们派兵来镇压,要“多杀树威”,强行让百姓剃头。

  因为保密工作不到位,这封密信被江阴百姓搜获。得知此事后,江阴百姓索性官逼民反,他们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斩杀了江阴官员,推举典史阎应元为领袖,正式反清复明。

image.png

  虽然阎应元只是一个典史,却是一个将才,一个真正会打仗的人。

  阎应元当上领袖后,立刻打开军械库,发给百姓武器,并训练他们。随后,阎应元清点粮草,坚壁清野,调兵遣将,镇守四门。在他的布局下,小小的江阴城,竟然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

  得知江阴城造反后,清朝大吃一惊,马上令常州知府率领三百士兵去镇压。结果,这三百士兵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得知镇压部队全军覆没后,清朝又是大吃一惊,他们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于是,多铎派降将刘良佐为先锋,命他率领数万大军攻打江阴城,务必平息这场叛乱。在阎应元的防守下,刘良佐毫无办法,他损失惨重,也没有攻陷江阴城。

  得知刘良佐损失惨重后,清朝再一次大吃一惊,再也不敢小看这座江阴城。

  于是,朝廷先派孔有德“率所部兵协攻”,帮助刘良佐攻城。随后,朝廷又派贝勒博洛和尼堪带领满洲精锐之师以及红衣大炮去江阴,一起攻城。最后,多铎亲自去了一趟江阴,他战前督战,誓死要攻陷这座城池(有些史料说多铎没去,只是派了一个亲信去督军)。

  这场江阴之战打得非常惨烈。在八十一天的浴血奋战中,阎应元与江阴百姓同仇敌忾,多次打退清军的进攻。

  在这场保卫战中,江阴百姓打死了数万清军,也斩杀了清军数个将领,其中包括许定国。

  没错,诛杀高杰、给清军献策、屠杀百姓的老匹夫许定国,就是死在江阴城下。这个祸国殃民的小人,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然而,虽然诛杀了许定国,也多次打退清军的进攻,但江阴城毕竟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小城,它始终有到极限的那一天。

  在坚持了八十一天后,江阴城被清军攻破。面对蜂拥入城的清军,阎应元毫不胆怯,他奋勇杀敌,即使身负重伤,也决不投降。

  后来,阎应元见大势已去,他就投湖了,准备自杀殉国。结果,阎应元没死成,他被清军俘虏了。

  被俘后,阎应元誓死不向清军下跪,清军大怒,就刺穿其胫骨。阎应元“血涌沸而仆”,就此英勇就义。阎应元死后,清军下令屠城,他们要告诉天下人反抗自己的下场。一时间,清军手持各种大刀,奔着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而去。面对清军的屠刀,江阴百姓根本不惧,“竟无一人降者”。即使大势已去、即使城破人亡,江阴百姓也誓死不降。他们一直与清军拼死巷战,直到打到最后一个人为止。

  除了五十三个躲在山上寺院的百姓外,江阴城六万百姓,无一人生存,全部奋战到死。男子,视死如归地攻打清军;女子,投河而死,追随夫君而去;就连七岁孩童,也慷慨赴义,绝不当大清的顺民。

  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这副对联,也是阎应元的临终遗笔,就是对江阴百姓最好的赞誉。《江阴城守后纪》道:“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陈、阎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是的,清军真的应该庆幸,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他们匹配的对手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是一群只会窝里斗的大臣,是一群只会望风而逃的将军......若大明官员都是阎应元这样铮铮铁骨、誓死不降的好男儿,南明王朝焉能灭亡!

  嘉定三屠

  说完了“江阴八十一日”,再说“嘉定三屠”。

image.png

  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后,跟江阴一样,嘉定也投降了清朝。结果,因为剃发令,嘉定百姓誓死不从,揭竿而起。嘉定百姓在当地乡绅侯峒曾的率领下,竖起了一面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正式起义。

  得知嘉定百姓造反后,清军大怒,立刻派兵去围剿,清军派去嘉定的将领是原高杰部大将李成栋。

  来到嘉定后,李成栋立刻攻打当地义军,让他们“尸骸乱下,一望无际”。李成栋攻破嘉定后,立刻下了一道命令,屠城。在李成栋的屠城令下,嘉定城“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所杀不可计数。其悬梁者、投井者、断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藉,弥望皆是,亦不下数千人。三日后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处......”

  李成栋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让嘉定数万百姓成了自己的“政绩”。即使后来他反清归明,也不足赎其罪。

  那么,李成栋为了自己的政绩,他屠杀嘉定一次,就够了。为什么他还要屠杀三次呢?

  原来,李成栋屠杀了嘉定百姓后,他就高高兴兴地撤兵了。结果,没过多久,一个叫朱瑛的反清义士继续竖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

  得知此事后,李成栋大怒,就杀了一个回马枪,第二次攻陷了嘉定城,并又屠杀了一次。

  第二次屠城后,李成栋撤兵了,他认为嘉定不会再造反了。然而,没过多久,一个叫吴之藩的南明降将因为待遇问题造反了,占据了嘉定城。

  吴之藩的这次造反,很快就被李成栋平定了。

  消灭了吴之藩后,李成栋一琢磨,说嘉定这个地方的百姓,天天反清复明。这样吧,我让这里的百姓都消失吧,这样才能一劳永逸。于是,李成栋第三次屠杀了嘉定百姓,让这里“几乎殆尽”。

  其实,除了犯下“江阴八十一日”和“嘉定三屠”这两个罪行,清朝犯下的罪行,要比咱们想象的还多得多。

  翻看历史书就会知道,为了屠杀不肯剃发的百姓,大清可谓疯狂不已。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这些屠杀,大清到底屠杀了多少“不听话”的百姓,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多尔衮万万没有想到,为了不剃发,已经臣服大清的百姓们竟纷纷揭竿而起。

  在这种背景下,已经化成灰的大明王朝竟然死灰复燃了,南方又出现了第二个南明政权!

  这个南明政权,就是朱聿键建立的隆武政权。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