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宗室婚姻,宋朝是如何管理的?

  在古时候封建社会,宗室是一个令人瞩目并且带有强烈政治相关性的群体,他们与皇权关系甚密,具有不稳定的政治属性一一拥护并时刻窥伺着皇帝的统治。这一属性使得宗室婚姻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尤其是宗室婚姻“建立宗族同盟”的功能,几乎成了皇族成员争夺皇权的祛码。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image.png

  一、宋代宗室婚姻管理

  1、宗室嫁女

  宋初由于公主地位的特殊性,其婚礼难以严格完成六礼的程序。选尚驹马的旨意出于朝廷,并非行采纳之礼得之,公主封爵之时己行诞告“不待问名而卜之。”得配公主的男子可获得皇帝封赏赐给,夫家难以行聘定之礼,请期也是朝廷有司择日,并非夫家选定。原本应是在嫁娶双方互动的情况下完成的纳采、问名、纳吉、纳成、请期这五个程序,却因公主的皇室身份而无法按俗制完成。仁宗时期制定了礼仪新制将前五礼与原公主婚礼相结合,徽宗时的《五礼新议》详定公主下降仪制,后世皆从。宋代礼法,上承古礼,后集汉唐。

  唐代婚礼上至皇族,下抵庶姓均依例完成六礼。唐末五代战乱,政权更迭,局势动荡,统治者更无暇于礼乐建设,民间六礼渐废。宋朝建立以来,统治者在宗室婚姻制度上力求复古,六礼便在皇族婚礼中恢复,并细化衍生出了更多的程序。嘉佑以前,选尚公主者多为皇帝亲选,无需纳采;公主册封,名号公诸于朝,使得婿家无法问名,婚前五礼难以实行。仁宗认为此法不妥,于是诏令,在公主出嫁前,婿家须行五礼,六礼得以重建。甚至在皇族婚礼上,无论附马还是皇子均要遵从周制行用雁行纳采之礼。徽宗时期,制《五礼新仪》使士庶婚礼“并问

  名于纳采,并请期于纳成。”简化六礼为纳采、纳吉、纳成、亲迎四礼,希望将六礼由皇族向庶族普及,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可见典雅复古,烙从六礼的皇家婚礼并未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image.png

  2、宋代宗室嫁娶政策的变化

  北宋建立后,为了避免五代王朝短命的命运,在拉拢武将的同时又保证其远离核心权力,宋统治者选择了宗室成员与武将结亲的方式,来达到稳定政权的目的。最高统者在皇室与“将门”通婚的情况绵延于北宋各个时期,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现象。这种现象尤以北宋初期最为显著,而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宋初统治者的鼓励。北宋初期,由于宗室人数较少且全为皇室近属,所以对宗室婚姻的政策限制几乎没有。而且这一时期的宗室婚姻的主要是与武将政治联姻,维护统治稳定的工具。从北宋中期以后一直到南宋灭亡,宗室配偶的出身开始像文官倾斜,这一时期出身文官家庭的宗妇、宗婿是占绝大多数的。北宋中后期正是宋神宗制定一系列法令进行宗室改革的时期,宗室配偶由武官家庭出身转变到文官家庭出身,一方面国家法令对宗室婚姻的引导起了显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和逐渐形成的“重文抑武”的朝廷共识还有民间重视科举考试的风气有一定的关系。

  二、宗室成员的再婚

  1、宋朝各个时期对宗室再婚的政策

  宋朝开国之初,统治者对宗室再婚持比较宽容态度,但这种宽容的态度主要源于宋初宗室成员数量本就不多且多为皇帝近属,宗室再婚现象也并不明显。由于此时的宗室成员均为近属皇亲,其再婚行为就难免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宋太祖亲妹秦国大长公主的再嫁和验马王承衍的再娶。到了仁宗时期,己经开始出现五服以外的亲属,皇帝再不能像前人那样亲自负责宗室成员的婚事。而由于宗室成员的增多,宗室再嫁问题也渐渐显现出来,为了限制宗室的再嫁,严明礼法,统治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从整体上来看,宋统治者并没有对宗室再婚抱有激烈的态度,神宗甚至通过“为后夫转一官”的方式支持宗女再嫁。对于宗室子女来说“永结欢好”未尝不是成婚的初愿,再婚只是无奈之下的一种选择。

image.png

  2、再婚的因由

  宋太祖出于笼络武将以稳定政权的打算,即位之初便将自己丧夫寡居的妹妹秦国大长公主再嫁给忠武军节度使高怀德。高怀德出身武将世家,宋初为殿前副都点检,曾参与平定李摘、李重进之乱。用皇族与武将联姻的方式来稳定统治,对于刚刚建立的宋政权而言是非常行之有效的策略。而这种出于政治因素的种种考虑而被促使再婚的几乎全为是皇帝近属,且这种情况不只是在宋初产生。南宋时,远属宗室开始变得贫穷不能自给。虽然国家仍旧给予宗室月傣支赐,但是相关机构经常不能按时发放。而一些寡居或者离异的远服或出服宗女由于不能及时得到国家应发放的月傣补贴,难以过活,于是选择再婚。

  三、唐宋公主婚姻观念的变迁

  1、唐宋公主的守节观念

  唐宋公主的贞节观念一直在改变,由开始对贞节观念的不够重视、

  比较淡薄,到在朝廷的教化以及皇帝诏书的约束之下,开始重视。宋代公主的贞节观念相较于唐代公主的贞节观念要强烈很多,但是宋代公主贞节观念却是基于唐代公主、主要是晚唐以后公主对于贞节、守贞意识的重视从而最后形成的。唐宋公主迥异的贞节观,大约与唐初宫廷内部一直保持有少量游牧民族习俗的婚姻观念有关。唐初的皇室婚姻对于汉族旧有的宗法、辈分的观念意识并不很看重,而游牧民族旧有的收继婚等习俗导致唐初宫廷内部的贵族妇女们并不如汉族妇女一般对于贞节观念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视。而这种贞节观念淡薄的意识在公主中也很盛行,所以无论是初唐的皇帝后妃之间还是后来的唐代公主与驸马之间,其辈分错乱者比比皆是。到了宋代以后发生了很多改变,宋代皇室出身为汉族武将家庭,宋代并不同于唐代皇室的鲜卑血统,太祖出身于官僚世家,因此,这对于两朝公主思想观念的

  形成具有间接影响。而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宋代公主的地位较于唐代公主也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地位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宋代公主在婚姻上可以随心所欲的重蹈唐代公主二嫁、三嫁的局面。唐代开放宽容的风气到了宋代也演变成较为封闭、保守,也是导致宋代公主贞节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image.png

  2、由“不行妇礼”到“从士人礼”

  由唐至宋,公主婚后的礼节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而这种争议主要集中于两点:唐代主要是以“公主婚后是否应当向舅姑行新妇礼”为争议问题,而宋代则演变为“驸马是否应当升行”为主要争议问题。以上两个争议问题所体现的内涵其实大致相同,即公主下嫁之后,是公主应该顺从于驸马家族的“夫权” 还是驸马家族应该屈服于公主所代表的“皇权”。晚唐以后一直到宋代,当出自士人家庭的驸马数量渐渐增多以后,这种冲突演变成了皇室家族代表的皇权与士族家族代表的族权之间的冲突。唐宋公主婚后的礼节问题其实反应的正是这两种权力之间的斗争。

  结语

  唐朝开放而活跃的社会风气令唐代公主比宋代公主多了更多参与政治的机会,也涌现出了几位如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曾在唐朝政局中留下过浓重色彩的“干政公主”。正是由于唐朝公主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及政治影响,因此在公主生活问题,比如封号、谥号、食禄等问题上,照比宋代,唐代公主均有其特殊之处。而正是由于唐代公主的地位太过凸显,引起了唐后期及宋代皇帝的警惕,开始对公主群体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