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诸葛亮,曹操为何认为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对关羽、赵云求贤若渴,为何没招揽过诸葛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曹操不缺谋士,已经足够,而驰骋沙场的大将却是多多益善。
曹操有五大谋士,他们分别为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曹操能取得三分之二的天下,建立霸业,这五人功不可没,他们五位组成了曹操的智囊团。这五位功臣,就相当于汉高祖刘邦的张良和萧何。曹操的诸多政策及事业规划谋略,大多出自这五人之手。曹操除了这五位最顶尖的大谋士外,还有很多谋士,如刘晔、杨修、司马懿、戏志才、蒋济等人。因此,对于诸葛亮,曹操认为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对于武将,曹操是多多益善。在战争时期,谋士出谋划策,制定大战略,实际执行人还是得靠这些冲锋陷阵的猛将们。他的猛将们有夏侯惇、曹仁等“宗室八虎骑”和张辽等“五子良将”,还有典韦和许褚两大保镖,可是刀枪无眼,这些人虽然是三国猛将,也有损伤(典韦死于宛城之战)。典韦死后,曹操的这些武将和赵云、关羽等超一流相比,明显低一头。如许褚曾被张飞一矛刺中肩膀,差点一命呜呼。
其二,曹操爱实干之才,不爱自命清高之才。
曹操虽然爱才,他也分三六九等,如杨修、孔融、祢衡等自命清高、自以为是之人,他是坚决抵制的。如杨修自以为是,耍小聪明,擅自猜测曹操汉中之战发出“鸡肋”口令为要撤退的意思,最后身首异处。孔融阻止曹操征伐袁绍,身首异处,祢衡出言不逊,讽刺曹操满营文武,后被荆州黄祖所杀祢衡和孔融是好朋友,两人都属于喜欢指指点点,挑人毛病,而对于当权者却没有实质性帮助。诸葛亮虽然不是杨修、祢衡这类人,却自命清高,抬高自己的身份。
如诸葛亮可能故意两次躲避前来拜访的刘备,来考验刘备,提高自己的身价。曹操最讨厌的就是这类人,他曾征辟“冢虎”司马懿为官,却遭到拒绝,后强行征召为官。对于坐在家里,等老板上门三顾的诸葛亮,曹操本能地反感,认为其自命清高,徒有虚名。这在单位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名声还不显,却想着大老板前去礼贤下士,这可能吗?也只有像刘备这样的屡战屡败的主公“病急乱投医”了。
其三,曹操曾大肆屠杀徐州人士,本能地对诸葛亮有厌恶感。
曹操的父亲曹嵩拖家带口,途径徐州,想要投奔曹操。徐州牧陶谦为讨好曹操,设宴款待,临行时派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意外发生了,都尉张闿本来是黄巾军,现在虽然改邪归正,看到曹嵩如此多的金银珠宝,老毛病犯了,他见财起意,杀死曹嵩、曹德几十口。曹操听到讨回来的士兵报告,大怒,发誓率领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
曹操率领夏侯惇、于禁、典韦等猛将,全军戴孝,一路杀奔而来,沿路占领的徐州城池,实行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陶谦再三和曹操解释,都无济于事。徐州人民在曹操的侵犯下,伤亡殆尽。因此,幸存的徐州老百姓,和曹操有着血海深仇。而诸葛亮虽然早年因战乱,跟随叔父诸葛玄早已离开徐州琅琊郡,可他还是一个徐州人啊。他和曹操有着天然的排斥感。曹操对徐州之人,非常厌恶,也不会轻易重用一个徐州之人。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夏侯惇、于禁、典韦为先锋。操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