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砸了秦始皇留下的十二铜人,有什么后果?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人行事常有出人意表之处。无论是扫灭六国一统宇内,还是首开先河修筑万里长城,抑或是统一度量衡、修筑古时候“高速路”秦直道,或者是建造恢弘磅礴的阿房宫,乃至营建规模庞大的秦始皇陵,虽然都毁誉参半,但却处处透出一股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除了上述这些事件,秦始皇还干了一件事,也非常令人耳目一新。话说秦始皇历经十余年奋战,依次击灭六国后,并未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高枕无忧。六国的残余势力,依然在蠢蠢欲动,明里暗里策划组织反抗秦国的复国行动。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后遗症,为子孙永绝后患,秦始皇又使出一记大招。《史记》记载,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他下旨把在战火中流失天下的兵器全部搜集到咸阳,投入熔炉中熔化,铸造为十二个巨人形象,陈列在咸阳宫中。由于当时的兵器以铜制为多,故此这十二个铜人外表金光闪闪,又被称为十二金人。
关于秦始皇铸造这十二个铜人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史记索隐》记载,“二十六年有长人见于临洮,故销兵器,铸而象之”。据说始皇二十六年,临洮出现了几个来历不明的巨人,秦始皇认为是“天神下凡”,特地铸造了这十二个铜人以示纪念。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这十二个铜人是陈列在了秦始皇的皇宫中。铜人的体量非常巨大,根据史料记载,铜人的身高在三丈到五丈之间,重量更是达到了每尊30吨到60吨以上,堪称古时候雕塑史上名副其实的大手笔“巨作”。
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在秦二世胡亥的一番瞎折腾之后,很快在秦末农民战争的疾风暴雨中寿终正寝,成了一个昙花一现的短命王朝。幸运的是,这十二尊铜人由于是金属所制,质地坚实,且重量庞大,几乎达到当时运输能力的极限,因此在连绵战火中,这十二尊铜人却奇迹般地得以保留下来,先后历经西汉、王莽时期、东汉,在四百余年时间里一直被弃置在咸阳,无人问津。
到了汉末三国初期,终于有个人注意到了秦始皇留下的十二铜人。此人就是三国初期的一代奸雄董卓。董卓最初是东汉驻守西凉地区的一个武将,在汉末乱世中,他乘机崛起,发展成为拥兵十余万的一方霸主。初平二年四月,董卓挟持汉献帝进入长安,图谋以此为基地,实现其攫取天下的野心。
但董卓很快开始为一件事发愁。在汉末乱世中,董卓之所以能成为霸主,割据一方,依赖于他手中那支庞大的军队。但养兵就需要浩繁的军费开支,而当时东汉王朝名存实亡,连年战乱,农工商业都遭到严重破坏,董卓很难征集到足够的饷银。
董卓突发奇想,把目光盯向了咸阳宫遗址上的十二铜人。《三国志》记载,董卓组织军队和民夫,“椎破铜人十及锺鐻,以铸小钱”,把十二个铜人全部砸碎,然后回炉熔化,用铜液自行铸造铜钱,用于发放军饷,采购军需器械和粮草。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董卓的这种行为属于伪造货币。
董卓这一行为,引发了严重后果。众所周知,经济学证实,市场上的货币发行总量,必须要依据供需客观需求而定,决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投放,如果短期内投放货币总量过多,远大于实际需求总量,就会引发所谓“通膨”现象,导致物价飞速上涨,货币迅速贬值。
董卓的这种私自铸造铜钱并大量投放的行为,在当时就引发了东汉末年的一场“通膨”,《资治通鉴》记载,“由是货腾物贵,谷石至数万钱”,连最基本的粮食都上涨到一石数万钱。本来就已饥寒交迫的平民百姓,手中仅有的一点储蓄也飞快贬值,根本负担不起如此虚高的粮价,要么背井离乡流亡他乡,要么只能冻饿而死,使得无辜百姓遭受一场劫难。董卓的祸乱之举引来天下人的意志反对声讨,最终自食恶果,倒在吕布的画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