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在夺取荆州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从荆州发动北伐?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夺回荆州后,为何不在荆州发起攻势,反倒与曹魏在淮南交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时期,围绕着荆州进行了反复的争夺。这是因为荆州的地理位置极度重要,它位于三个国家之间,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发展,三个国家都对荆州势在必得,其中东吴表现得最为强烈。为了夺取荆州,东吴不惜撕毁与刘备的盟约,和刘备打了两场两败俱伤的战争。但是,东吴在夺取荆州之后,却并没有从荆州发动北伐,而是在淮南持续发动攻势。这又是为什么呢?

image.png

  一、东吴对荆州的争夺。

  在孙策向袁术借兵夺取江东后,就开始向长江上游发展势力。他打着为父亲报仇的旗号,对荆州东部的黄祖部发动了进攻。在孙策死后,接替他位置的孙权也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攻打荆州。最终,孙权杀死黄祖,夺取了部分荆州的土地。

  但是,对荆州同样虎视眈眈的曹操,并不想让孙权成功。他派出部分兵力进入淮南,迫使孙权撤军,保护自己的根本之地。在曹操夺取荆州后,孙权和刘备结盟,在赤壁之战中一起打败了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夺取了荆州的南郡,而刘备则夺取了荆州在江南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在随后的日子里,周瑜将南郡的江南部分也划给了刘备,东吴则占有了江夏。周瑜死后,孙权将南郡也借给了刘备。

  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双方发生了湘水之争。双方在和议后,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重新缔结了盟约。湘水以西的零陵、武陵和南郡划归刘备,以东的桂阳、长沙、江夏划归东吴。

  但是孙权对此并不满足。他在濡须口之战后,向曹操请降,再次与曹操结为姻亲关系。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对荆州发动了袭击。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迫使傅士仁、糜芳投降,一举拿下了荆州。关羽在回师途中走投无路,大军离散,被吴军擒杀。孙权终于完成了夺取荆州的心愿。

  二、孙权夺取荆州的战略意图。

  孙权之所以非要夺取荆州,是和他的战略意图有关的。他在和鲁肃相见的时候,就有过一次著名的《榻上问策》。在这次谈话中,鲁肃明确地指出,曹操不可很快除掉,汉室不可复兴,他勉励孙权抱有统一天下的信念。

  鲁肃为孙权制定的战略方案是,“全据长江,建号帝王,北向争夺天下”。这个方案的实质是,先全力夺取对江东生存有着重要影响的荆州,然后建立自己的政权,出兵北伐,统一天下。孙权虽然口头没有明确表示赞同,但在心中对此是十分认可的。他在日后说起此事,还说这是他人生的一大快事。

image.png

  这样,为了实现全据长江的目标,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就派周瑜直取江陵。战后东吴占据了沿江的江夏、南郡,将整个长江防线连为一体,实现了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但是,在这个时候,东吴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东吴在夺取整个长江防线后,曹军依靠两大战略据点进行对抗。荆州方向上是襄樊,淮南方向上是合肥。荆州方向上,周瑜与曹军陷入对峙,淮南方向上,孙权多次向合肥发动攻势,但是一无所获。

  在周瑜死后,经鲁肃的斡旋,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这样,东吴减轻了军事压力,得以将主力调往淮南攻打合肥。可是,当刘备夺取益州,势力发展壮大后,孙权感到了一种压力。他向刘备索要荆州,就是这种他心中这种压力的外在表现。

  在鲁肃死后,主张武力夺回荆州的吕蒙接替了鲁肃的位置。他和孙权合谋,在武力夺取荆州后,派兵分别守卫白帝、南郡,自己亲自守卫襄阳,另外以万余水军巡防长江。于是,早就想武力夺取荆州的孙权和吕蒙一拍即合,发动了荆州之战,夺取了荆州。

  三、孙权夺取荆州后的形势发生了改变。

  我们看孙权夺取荆州前后,鲁肃和吕蒙的战略,就可以看出东吴战略的转变。正是这种转变,荆州落到孙权手中后,它的战略价值也发生了转变。在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里,荆州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他们把荆州作为北伐宛洛的军事基地,主力的部队的出发地。在这里,荆州是被赋予进攻的战略意义的。

  在鲁肃的战略中,荆州的战略地位与刘备、诸葛亮的相同。在周瑜时期,东吴有名将指挥,在荆州占有主动。周瑜甚至有余力想要入川夺取益州。但是,随着周瑜的去世,东吴的实力已经无法保证在荆州和淮南同时对曹操施加压力。因此,鲁肃才劝说孙权把南郡借给刘备,好分担东吴的军事压力。

image.png

  鲁肃的意图还是要对曹操发动攻势。有刘备在荆州牵制曹军的一部分主力,东吴就可以集中主力在淮南发动攻势。事实证明,鲁肃的战略是成功的。在他活着的时候,孙刘联盟保持相对稳定,刘备在益州、汉中得到发展,打败了曹操亲自率领的军队。而东吴在淮南发动持续的攻势,压制着曹军的发展。这段时间里,曹操损兵折将,焦头烂额。

  可是当鲁肃去世后,吕蒙和孙权制定的战略完全违背了鲁肃的意愿。他们的关注点就是夺取荆州,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根据地。我们看吕蒙为孙权谋划的战略,完全是一个防御的战略。原本实力不强,无法和曹军抗衡的东吴,又增加了荆州的防区,还要分兵防御刘备、曹操的攻击。万里长江,只靠万余水军的巡防保证安全。

  我们可想而知,在这种形势下,东吴能够自保就不错了,更何谈去对曹军发动攻势?因此,吕蒙的战略是一种保守防御的战略。虽然他夺回了荆州,可是东吴也因此丧失了对曹军的优势,再也无法取得战略性的胜利了。

  四、东吴在淮南发动攻势是迫不得已。

  东吴在夺取荆州后,在战略上已经极度困难。东吴增加了荆州防区,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对抗关东曹军的主力。同时因为撕毁盟约,和刘备进入战争状态,不得不在长江上游派驻大批军队,防备刘备的报复。为此,孙权只得对曹操、曹丕委曲求全,不惜屈膝称臣,来改善自己的战略形势。

  但是这种关系是十分脆弱的。在和刘备的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权和曹丕马上翻脸,再次进入战争状态。在这次战争中,曹丕的水军无法和东吴抗衡,只得撤军。但是,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吴军的虚弱。

  在战后,东吴进行军事调动。不知道东吴虚实的曹魏君臣,居然想要放弃襄樊。他们主动撤出襄樊,把襄樊付之一炬。可是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东吴对襄樊没有一点觊觎之心,并没有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占据这个战略要地。我们可以看到,东吴连轻易占领襄樊的想法都没有,还怎么指望它在荆州发动攻势呢?

image.png

  不过,东吴在一个方向上始终没有停止和曹魏的争夺,那就是淮南方向。东吴多次派出重兵和曹魏争夺战略要地合肥,双方付出了巨大的伤亡。那么,东吴为何对合肥这样耿耿于怀,必得之而后快呢?

  这是因为淮南方向上的争夺,决定了东吴的生死存亡。在夷陵之战时,曹魏的谋士刘晔建议攻打东吴。他说东吴在遭到刘备和曹魏夹击失败后,刘备占领的荆州只不过是东吴的皮毛,而曹魏占领的江东则是东吴的根本。这就点明了荆州和江东对东吴的重要性。

  既然江东是东吴的根本重地,那么为了保卫它,东吴就不得不和曹魏争夺淮南地区。这是因为自古以来有关经验教训,那就是“守江必守淮”。守卫长江防线,不能龟缩于江南,必须要保证淮河一线的防御。否则的话,长江横跨千里,敌人处处可渡,根本没有办法防备。

  只有保证了淮河防线,才能够迫使敌人的主力提前展开,从而判断出敌人的主攻方向,作战意图。在此基础上,防御一方才能够提前做出反应,对敌人的行动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长江防线的万无一失。这条经验教训,是经过长期战争所验证过的真理。

  我们知道,东吴在夺取荆州并且和刘备进行了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后,就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和曹魏抗衡了。在和蜀汉重新结盟后,东吴在淮南方向上的进攻,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防御态势罢了。这种攻势与其说是对曹魏的进攻,实质上还不如说是东吴对曹魏的攻势防御。历史证明,东吴直到灭亡,都不能把淮南夺取到手,它的长江防线一直处于曹魏的威胁之下。因此,东吴只能不断地对曹魏的淮南方向发动进攻,来保持对曹魏的压力,以此来保证自己根本之地的安全。

  结语:

  三国时期,魏蜀吴围绕着荆州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终荆州落入了曹魏和东吴手中。东吴为了夺取荆州,采取了一切手段,甚至不惜背信弃义的撕毁盟约。但是,东吴在夺取荆州后,并没有以此为基地进攻曹魏,而是在淮南反复与曹魏进行争夺。

  这是因为东吴在夺取荆州的时候,就意味着放弃了进取的战略,转而采取保守的战略。原本捉襟见肘的兵力,在铺张到扩大的防区后更是处处薄弱。再加上与刘备打了一场两败俱伤的夷陵之战,让东吴更是雪上加霜。从此,东吴的北伐根本就成为了泡影,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东吴在曹魏强大实力的压制下,只能采取攻势防御的战略。在荆州和淮南两个战略方向上,东吴只能选择对自己生死攸关的淮南方向。这是因为江东是东吴的根本之地,守江必守淮。但是由于曹魏的实力强大,直到东吴灭亡,也没有能够夺取淮南。东吴对淮南发动的攻势,只是为了缓解曹魏对自己的压力,是不得已而为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