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朝在淝水之战能取得胜利是什么原因?他们靠的是什么?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东晋王朝在淝水之战能取得胜利是什么原因,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你征我伐,四方枭雄都欲在万里河山中创建属于的政权,这还不算什么,由于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一统”的思想便深入人心,每个王朝的有为之君,基本上都怀揣着一颗“平定四方,天下共主”的雄心。

  由此,便有了“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精典战例。

  提起淝水之战,这场发生在公元383年的战役,是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帝国对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从前秦的角度,是想一举灭晋,以便统一天下,于东晋来说,是一场同仇敌忾的反侵略战役。

image.png

  战役的过程与结局,历来为各路史家及历史爱好者所熟知,在此我们就不加赘述。传统的观点,这场战役,之所以前秦败得特别惨,原因主要是:1.前秦军事上的统一,无法弥补内部统治的不稳,加之苻坚连年征战,军队的士气并不高,调动的军队都是被征服国家的民众,缺乏民众基础。2.苻坚用人不择贤愚,赏罚失明。苻坚太过于宠信投降前秦的各少数民族政权的上层贵族,这里存在着忠奸并蓄的情况,对于一心忠于他的汉族官员,苻坚却存有戒心,不加重用。即使是王猛,虽然苻坚说他们的关系是“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但也是对之存有戒心的。王猛死后,苻坚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择贤愚,忠臣的逆耳忠言再也听不进去,对顺耳的阿谈奉承之语却倍加赞赏,对狼子野心的慕容垂等人的谗言,深信不疑。3.苻坚好大喜功,缺乏冷朴的客观分析,战前既没有周密的战略部署,临战时又犯了一系列战术指挥上的错误。他不顾主客观条件,只是依仗自己的“有众百万,资杖如山”的兵力和“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虚假军威,认为征服东晋“若商风之陨秋箨”,贸然远征。在其前锋军梁成所率五万人被东晋大将刘牢之全歼于洛涧后,士气大伤,苻坚又为之震动,开始产生了畏晋思想,更产生了“草木皆兵”的可笑可悲的害怕情绪。统帅如此,仗还有得打吗?

  上述这些观点,都是从政治、军事角度来分析前秦的失败。前秦失败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反过头来看,东晋方面的制胜因素也有不少,例如军队训练有素,指挥得当,在外敌入侵面前,君臣一心,一致对外等。

  我们再往深里挖掘,会发现东晋王朝的胜利,也有其经济因素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里主要是“检籍”、“土断”等经济政策发挥了效果。

  问题来了,那么啥是“检籍”?啥是“土断”?一.检籍政策具体内容及作用

image.png

  西晋来亡后,大批北方的人民为躲避战乱,纷纷南下过河(淮河)、过江(长江),他们抛弃北方的故土,来到江淮以南地区,基本上属于一无所有的状态,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能依附于南迁置办大量土地的北方豪族,更依附于南方世家大族,再次成为这些家族的税源及私兵。

  而东晋朝廷直接掌握的兵力就不足。东晋王朝的创建者晋元帝司马睿深知情况的危机,便打算从这些流民里招募隶属于朝廷的军队。

  《南齐书.州郡志上》载,“时百姓遭难,流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元帝太兴四年,诏以流民失籍,使条名上有司,为给客制度。”

  针对流民沦为佃户,依附于豪族的现象,东晋王朝制定规定,大族必须将他们的佃户“条名上有司”,即向政府上报他们占有佃户的数量。经政府检核,对那些占有佃户尚未达到规定数额的大族、官员,政府则依照规定的数额予以“注家籍”,承认其为合法荫户,而超过规定数额的佃户,政府则将其变为国家控制的人口。这种做法就是“检籍”,或者是“扩户”。

  有了增量人口中,晋元帝就以流民为兵,解决劳动力及军队员额不足的问题。

  初步保障了兵源能够满足军队作战需要。二.土断政策具体内容及作用

  东晋自元帝始,在江淮、汉水流域及江南等地陆续设置了很多侨州郡县,以安置北方流民。侨民居住分散,无乡里组织,一般不向国家服役纳税。但当侨民定居若干年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力量,政府就在他们居住地设置“乡里”组织,把他们的户籍编入所在郡县,让他们按规定承担租税和徭役。这便是“土断”。

  土断政策,解决了财源和役源问题,使官府朝廷控制的服役纳税的民户大增,“财阜国丰,实由此也”。

image.png

  “检籍”、“土断”这些政策,对加强东晋王朝的军事力量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东晋王朝便着手创建起一支战力强大的军队——北府兵,并且在淝水之战前,这些政策能够保障东晋调动更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战争。东晋朝廷也从地方割据中,大族不听命的尴尬局势中,掌握了一支精兵,在后来的反侵略战争,以及平定内乱,消灭叛乱的斗争中,掌握主动。

  从微观角度看,东晋王朝的“检籍”、“土断”政策,也算是一种改革,是适应了前朝新亡,司马氏东迁,江南局势不稳的实际情况,采取的有效措施。抛开经济因素,单纯讲政治、谈军事,是片面的,我们今天的这篇文章简单地和大家聊聊战役背后的经济因素,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若要有强大的军力量,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足经济文章才行,经济力量不足,其他方面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显得不现实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