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为什么会爆发黄巾之乱?造成了怎么样的影响
要讲三国,黄巾之乱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为什么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是个动荡混乱的年代。这个时代民不聊生,各种农民起义发生,也间接导致了三国时代的英雄辈出。黄巾之乱作为东汉末年甚至整个农民起义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以宗教为主要表现形式,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地位,但是很多人还是没有意识到它如何影响到东汉灭亡的,其实黄巾之乱只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最表层的表现形式,它的背后杂糅的时代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就给大家一起具体阐释一下。
每个王朝的衰败首先都会伴随着天灾,然后才会发生人祸。
东汉也是如此,朝廷对赈灾的举措不到位和贪污腐败的发生,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热,人民吃不饱饭,不满社会的分配体制,自然要举起武器,反抗朝廷。黄巾起义就是这样,它表面上看似是一场农民的斗争。
开始的黄巾之战,主要参与者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主要发起人张角不过是个街头变魔术的,他混迹于市井之中,深切体察到了底层百姓的需求,于是他所提出的太平道,深切契合了群众的利益,打出的口号就是,让百姓吃得上饱饭,他振臂高呼后,自然跟随者众。
但是黄巾军终究是没有争过正规训练的,能力是有限的。再后来,人人有饭吃的革命口号,随着后续赈灾粮的到位,也付诸东流。
黄巾军本质上是人心不齐的,这也导致后期这场运动实际丧失了群众基础。百姓受到汉朝儒术思想的三纲五常影响,安定思想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一旦有饭吃,就没人愿意趟这趟浑水了,就没有人愿意背负着如此大的风险去起义了。
最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张角,张宝先后战死,各地的诸侯纷纷勤王。便将这场没有群众基础的闹剧扼杀在了襁褓之中。
本质上,不够团结使得黄巾起义的失败成为了必然。黄巾起义虽然不能实质上对王朝的统治造成危险,但黄巾起义的影响却很深远,最后的黄巾之战实质上已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变成了各地诸侯为了争夺上层权力,获得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的统治实际权而发动一场战争。
黄巾之战这却给地方诸侯势力的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朝廷为了镇压起义军,大量的下放了军权和征兵权。属于中央自己,削弱中央集权,使得地方的权力过重,养蛊为患,造成了地方诸侯的拥兵自重现象。这也为后来的三国群雄争霸的引发,埋下了伏笔。
中国自古以来幅员辽阔。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权衡是封建王朝一直割舍不掉的命题。这两者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也成了东汉分裂的实质和被覆灭的最终原因。
汉初采取的分封制,刚开始的时候还有血缘束缚或者政治的羁绊。但到后来,随着年代的更迭,诸侯野心不可遏制,对皇权产生了威胁。黄巾起义只是成为一个契机罢了。背后所引发东汉负面的原因是世家权臣寻求机会和地方割据的诸侯蠢蠢欲动。
黄巾起义只不过是个导火索,只是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的灭亡。它的作用不过给了各地诸侯一个契机,清楚了认识自己的实力。一些日后颇有名望的三国将领,例如曹操,袁绍等。都是在这场战役中积累的声望。所以说东汉的灭亡,实质就在于政治体制所埋下的祸根,在于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之间的矛盾,是封建制度,逐渐走向成熟过程的必然。
所以,我们看历史更要关乎其中的逻辑关系。而不是表面的现象,这样才能以史为鉴。